京東外賣百億補貼上線,正式開始和美團拼刺刀
出品/壹覽商業
作者/李彥
京東在外賣賽道,C端的大動作終于來了。
4月10日,京東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京東外賣百億補貼將于4月11日早上8點正式上線,全年計劃投入100億。
此前,壹覽商業在《京東終于和美團要拼刺刀了》一文曾表示,京東入局外賣是一次戰略級的防御戰,是其在即時零售市場立足、抵御美團攻勢的必然選擇。
因為,近年來,京東賴以為傲的“多快好省”四大標簽,也開始面臨全方位挑戰。
當下的京東,在商品數量上沒有淘寶和拼多多“多”;在“好”上,天貓和拼多多百億補貼再跟京東正品標簽對壘;在“省”上,消費者的低價心智培養沒有拼多多成熟。只剩下一個“快”字。
外賣不僅僅是賣飯,而是電商競爭升級的一個關鍵戰場,涉及流量、高頻消費、物流履約能力等多個維度。要是能做好外賣業務,也就拓寬了本地生活的增量。
滴滴和抖音曾先后試水外賣業務,但二者的入局更多是對商業版圖的探索,而非戰略性的業務必需。相比之下,京東涉足外賣,并非單純的業務擴展,而是一場不得不打的防御戰。
滴滴與抖音的核心業務模式,決定了它們對外賣的依賴度有限。滴滴的主營業務是網約車,依靠撮合司機和乘客實現輕資產運營,外賣的履約模式與其核心能力并不匹配,因此最終選擇放棄。抖音則以內容電商和廣告變現為核心,外賣只是其本地生活業務的補充,并未成為戰略重點。
而京東不同,即時零售正在成為電商行業新的增長引擎,而外賣則是撬動這一市場的關鍵入口。
美團正在利用即時配送體系,將業務從餐飲外賣拓展到全品類零售,直接沖擊京東賴以生存的“快”標簽。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京東若不進入外賣領域,就意味著拱手讓出高頻消費場景,削弱自身的用戶心智占領,甚至影響到即時零售業務的生存空間。
因此,與滴滴、抖音的“可做可不做”不同,京東入局外賣是一次戰略級的防御戰,是其在即時零售市場立足、抵御美團攻勢的必然選擇。
美團在即時零售上下的功夫,確實不容小覷。
例如,閃電倉業務作為美團即時零售的重要支撐,展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據美團官方信息,目前閃電倉的數量已超過3萬個,預計到2027年,這一數字將突破10萬個。
3月10日,美團宣布原到綜事業部(負責到店綜合服務)正式更名為“服務零售事業部”,進一步聚焦服務零售領域,整合線上線下資源以覆蓋萬億級市場。
美團的核心優勢在于履約體系,其外賣業務培養出的即時配送能力,已讓其成為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絕對霸主。如今,美團試圖將這一優勢復制到零售領域,不僅是做外賣,還要做京東的核心品類:數碼家電、日用百貨。
這對京東的影響是致命的。畢竟,京東再快,能快過即時零售嗎?
然而,京東若在外賣市場站穩腳跟,就能建立自己的高頻消費場景,讓用戶更多時間停留在京東生態內。這樣一來,京東就能通過外賣帶動即時零售乃至傳統電商的增長。
京東集團CEO許冉在3月的財報會上表示,從消費場景看,即時零售是核心零售業務的自然延伸,外賣也是即時零售場景下用戶高頻業務之一,它可以豐富京東服務用戶需求的場景,提供更優質的供給,加強用戶黏性以及活躍度,從而帶來用戶價值的提升。
因此,京東才會有開年一系列在外賣業務上造勢的舉措。
例如,在商家端,京東推出0傭金入駐,僅招募“品質堂食餐廳”,并給予補貼。騎手端,京東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將逐步為京東外賣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為兼職騎手提供意外險和健康醫療險。
商家、騎手、消費者構成了外賣行業的基本盤。京東在商家和騎手兩端的勢能都已開始發力,這是積蓄勢能,和買東西先把貨鋪全是一個邏輯。
但僅在商家和騎手端發力,顯然無法支撐京東在外賣市場的長期競爭力,更無法實現許冉提出的“提升用戶黏性與活躍度”的目標。要讓外賣業務真正跑通,京東必須在消費者端進加碼投入。
從行業經驗來看,外賣市場的核心競爭在于用戶獲取,而用戶決策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價格競爭力。因此,京東的下一步動作大概率會圍繞消費者展開,通過補貼、營銷活動等方式提升用戶轉化率,推動訂單增長。
這就涉及真金白銀的投入。
因此,壹覽商業發現近三年來,京東的收縮動作不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京東已經裁撤京喜拼拼、關停海外電商、推動京東產發、京東工業獨立上市、清倉永輝、減資京東科技。
而在4月1日,達達集團宣布與京東集團達成私有化交易最終協議。根據協議,京東旗下全資子公司JD Sunflower Merger Sub Limited將與達達合并,后者將成為京東全資子公司,其美國存托股(ADS)將被注銷。交易預計于2025年第二季度完成。
也就是說,如今京東基本完成了回籠資金、優化現金流,為即將到來的市場攻堅戰積蓄力量的資源調配。
平淡多年的外賣領域,戰火開始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