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針對外賣平臺的約談,或在來的路上
出品/即時劉說
撰文/劉老實
7月13日,遵義紅花崗區餐飲行業商會發出一封公開信,直指外賣平臺“0元購”“滿18減18”等極端補貼行為已造成市場經營秩序混亂,讓餐飲企業陷入“不參與則無流量,參與則破價虧損”的惡性循環。這封公開信像一把利劍,刺破了如今外賣市場虛假繁榮的泡沫。
7月12日,美團剛剛高調宣布即時零售日訂單量突破1.5億單;兩天后,淘寶閃購公布日訂單量再次超8000萬單,同時補充不含自提和0元購外賣,更是意有所指。這場連續兩周的沖單較量,商家們卻在倒貼出貨,騎手在超負荷奔波,無序競爭正吞噬著行業健康的根基。
距離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聯合約談京東、美團、餓了么等平臺企業,已經過去整整兩個多月。當監管的警示聲在資本狂熱中漸行漸遠,第二輪約談的腳步聲,或正在門外清晰響起。
01
補貼狂歡:約談后亂象未止,監管警報再響
五部門5月13日的約談聲猶在耳,市場監管總局、人社部等機構當時明確要求平臺“合法規范經營,公平有序競爭”。現實卻走向了反面。
京東憑借“百億補貼”殺入市場,美團以“0元奶茶”迎戰,餓了么聯合淘寶閃購推出免單活動——價格戰在監管約談后反而升級。
進入7月,補貼大戰達到新高潮,“0元購”成為各平臺標配,外賣單日訂單總量飆升至驚人的2.3億+單量級。
表面繁榮難掩深層危機。遵義餐飲商會的公開信痛陳:極端補貼導致商戶陷入“不參與則無流量,參與則破價虧損”的兩難境地。一位重慶小面店主直言:“傭金降了,但平臺對衛生和出餐速度的要求更嚴了,再加上強制補貼,幾乎無利可圖”。
紅星新聞等媒體調查發現,在“全民薅羊毛”的狂歡中,商家被迫承擔隱性成本,部分餐品折后價甚至低于原材料成本;騎手單量暴增卻面臨巨大安全隱患;供應鏈脆弱性和食品浪費風險急劇升高。光明網對此發出警示:補貼退潮后,平臺靠什么留住市場?
五部門約談時強調的“公平有序競爭”,在資本裹挾下已成空談。當監管指令被平臺置若罔聞,新一輪更強力的干預已在所難免。
02
媒體風向:從樂觀展望到集體警示
當京東在3月攜“品質外賣”理念高調入場時,媒體曾寄予厚望。新華社6月的報道仍積極評價即時零售“激活萬億消費市場”,預測203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
隨著戰局深入,媒體觀察轉向審慎。7月初“沖單日”后,權威媒體的批評聲浪陡然升高。中國經濟網質問:“補貼退潮后平臺靠什么留住市場?”;第一財經則呼吁:“市場競爭要規范更要包容”。
光明網一針見血地指出:“外賣大戰的輸家已定,是我!”直指消費者終將成為無序競爭的犧牲品;極目新聞更將矛頭指向行業痼疾:“‘0元購’狂歡內卷式競爭到底誰賺了?”
值得注意的是,央媒對食品安全與勞動者權益的關注度明顯提升。新華網7月8日詳細報道全國首個“無堂食外賣”團體標準,強調全鏈條監管的必要性;中國青年報則聚焦美團“騎手友好社區”的推進,肯定其降低用戶投訴41%的成效。這些報道方向,恰與五部門約談重點高度契合。
當媒體從市場觀察者轉變為行業警醒者,監管重拳的落下已獲得輿論場的充分鋪墊。
03
回溯原點:五部門亮劍,京東為何站上約談C位?
時間倒流至5月13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中央社會工作部、網信辦、人社部、商務部,對京東、美團、餓了么發起聯合約談。耐人尋味的是,京東作為新玩家卻被置于約談首位,背后邏輯清晰可見。
2025年2月,京東以顛覆者姿態殺入外賣市場。其“品質堂食”戰略打出兩記重拳:承諾全年免傭金,次年傭金率不超5%;宣布為全職騎手全額繳納五險一金。這直接擊中美團、餓了么的盈利命脈,點燃行業戰火。
京東的策略引發連鎖反應。美團緊急推出“美團閃購”,餓了么聯合淘寶升級“閃購”服務,三巨頭在補貼戰場上殺紅了眼。然而亂象隨之滋生:福州多家入駐京東的“品質堂食”餐廳被曝資質造假,甚至有區域負責人教唆商戶偽造證照。
五部門約談直指外賣行業震蕩,要求各平臺“嚴禁不正當競爭”“禁止‘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約談通報中特別強調“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其更是意有所指。
那場約談揭示了監管新思路:任何新入局者都不得以顛覆秩序為代價,行業健康發展需恪守底線。
04
目標轉向:美團為何可能成為下一輪約談焦點?
若第二輪約談啟動,約談席位的“C位”很可能是美團。綜合監管動態與市場現狀,美團在“0元購”及自提補貼方面的激進策略,使其正面臨極為嚴峻的合規審視。
環球網犀利指出,美團自7月發力推行“自提+免單”的“零元購”策略,深層動機源于對其他平臺在即時零售領域奮起直追、自身份額損失的擔憂。在這種模式下,價格信號的消失使市場無法自發調節供需平衡,資源錯配加劇,最終形成“虛假繁榮下的系統性崩潰”。
極目新聞認為,外賣補貼會固化用戶對“低價”的心理預期,降低他們對優惠的敏感度,從而削弱品牌的溢價能力,“無優惠不下單”的惡性循環正在形成,嚴重沖擊正常市場秩序。更直言此類大額補貼、燒錢促銷手段,將帶著整個行業進入“內卷式”競爭,導致行業利潤率下降甚至發展停滯。
大河報報道,餐飲連鎖品牌嘉和一品創始人兼董事長劉京京直接點名批評自提“0元購”:7月以來部分平臺的“0元購”及“滿25減21”“滿16減16”等無門檻券,不但很可能沒有帶來真實增長,甚至造成大量浪費;且補貼大部分來自商家投入,已嚴重擾亂商家正常經營秩序。
美團“0元購”及自提補貼引發的系列問題,與五部門此前約談強調的“公平競爭、規范經營”核心要求直接沖突,使其成為下一輪約談焦點的風險顯著升高。
此外在食品安全領域,美團也已成地方監管約談“常客”。據《中國房地產報》6月16日報道,2025年5月全國超70地監管部門約談美團,黑龍江、內蒙古等多省份城市集體行動,聚焦商戶審核漏洞等問題。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曾指出其平臺商戶食品存在添加劑超標問題;山東抽檢發現美團平臺油條鋁殘留超標;貴州等地查處部分美團商戶違規使用甜蜜素等等。
05
約談升級:處罰加碼與系統性治理將至
如果有新一輪約談,絕非簡單重復上一次的內容,而會將監管力度與深度進行全面升級。6月27日,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獲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將于10月15日施行。新法新增條款直指外賣亂象:明確禁止平臺強制或變相強制商家低于成本價銷售;對“組織虛假評價”“利用算法實施不正當競爭”等行為最高處罰提至500萬元。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此前預告的“紅黑榜”制度可能加速落地,對整改不力平臺實施聯合懲戒。當法律、技術、社會監督形成合力,平臺經濟的治理范式將完成根本性轉變。
騎手小張的經歷是這個狂飆時代的縮影:7月5日,他日收入突破千元,卻因連續工作14小時在電動車座上昏昏欲睡;一周后補貼退坡,他的訂單量驟減30%。“這錢掙得心里不踏實”,他在配送站點吐露心聲。
平臺經濟的治理難題,實則是效率與公平的永恒命題。當算法不斷壓縮配送時間,監管的腳步必須跑得更快;當資本競逐市場份額,制度的準繩必須勒得更緊。
這場關乎億萬消費者、千萬商戶、百萬騎手的秩序重塑,正迎來最關鍵的時刻。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