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貨架上的好麗友們,戳破多少中產的精致幻覺?
出品/即時劉說
撰文/劉老實
太陽餅、米布丁、低糖蛋黃酥——這些曾引發搶購熱潮的山姆明星商品,七月悄然從貨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好麗友派、溜溜梅、徐福記燕麥蛋糕等大眾品牌。
當支付260元年費的會員在山姆看到便利店隨處可見的好麗友派時,信任危機轟然爆發:“我花錢辦卡進會員超市,你賣我這個?把我們當韭菜是吧?”社交媒體上#山姆選品降級#話題閱讀量破千萬,部分會員聯名致信沃爾瑪總部,杭州、南京等地更現退卡潮。
山姆“神話”:中產生活的身份圖騰
山姆會員店入華后,成功將自己塑造成中產生活的“身份圖騰”。作為沃爾瑪旗下高端會員制商店,260元或680元的“入場券”,本質是為其“嚴選服務”買單。憑借“全球直采”“獨家規格”等策略,山姆為中產筑起一道“審美柵欄”——瑞士卷、麻薯面包等網紅商品成社交貨幣,會員卡則是階層通行證。
數據印證這一神話:中國山姆有效會員超500萬,年費收入破13億元,680元卓越會員續卡率92%、貢獻60%營收;2024年營業額突破千億,會員費同比增長28%。消費者支付溢價,買的不僅是商品,更是“閉眼買”的安全感與“稀缺感”帶來的身份確認。
好麗友“笑話”:選品降級戳破神話泡沫
神話的崩塌始于一塊好麗友派。今年6月,山姆上架“低糖特供版”好麗友派,宣稱減糖80%、增可可30%,48枚裝售價49.9元,卻被消費者實測“甜到發齁”,差評超400條。更致命的是,好麗友2022年深陷“配料表雙標”風波,品牌形象早已受損。當這款爭議平價零食現身山姆,會員憤怒被點燃:“交錢進迪士尼卻買到景區轟炸大魷魚”。
爭議背后是山姆選品邏輯的深層異變:
同質化陷阱:衛龍、徐福記等大眾品牌以“特供版”包裝進駐(如盼盼改名“panpan”、衛龍隱去Logo),與普通超市差異有限。
健康承諾失信:低糖好麗友含起酥油(反式脂肪酸風險)和安賽蜜(人工甜味劑),與“健康品質”標榜背道而馳。
管理層迷失:2025年初山姆中國負責人更替后加速“本土化”,進口商品占比從42%驟降至28%,被指犧牲品質換成本壓縮
信任瓦解:從商品危機到身份焦慮
會員的憤怒遠超商業范疇,直指心理層面的相對剝奪感。法國社會學家布爾迪厄在《區隔》中指出,中產階級通過消費“稀罕物”完成階層身份構建。當山姆貨架出現大眾品牌,會員的“優越感契約”遭背叛——區別化收費失去區別化服務支撐,260元年費價值瞬間虛無。
更深層的危機在于品控失守與權益縮水:
食安問題頻發:豬肉含疑似蟲卵(稱“防疫藥物殘留”)、牛奶現活蟲(辯稱“未用農藥屬正常”)、車厘子霉變(十斤含三斤壞果)。
會員權益縮水:茅臺申購權取消、洗車服務下架、返現規則變更致年收益少120元。
信任體系崩壞:黑貓投訴平臺累積超1.1萬條投訴,市場監管處罰超20次。
山姆客服將明星商品下架解釋為“外包裝日期標注問題”,把會員質疑輕描淡寫為“同步給相關部門”,這種“理性有余,共情不足”的回應,更暴露其對中國消費者情感的陌生。
神話破滅后:會員制零售的終極拷問
面對輿情,山姆7月15日緊急下架好麗友派和衛龍魔芋爽。但移除商品易,重建信任難。這場風波直指會員制零售的終極命題:當規模擴張(千億營業額)與品質管控沖突,當供應鏈本土化(70%中國供應商)稀釋稀缺性,差異化護城河該如何守護?
行業早已給出警示:倉儲會員店的本質是“嚴選—大包裝—低毛利—高周轉”的信任經濟。Costco憑自有品牌KirklandSignature占全店25%銷售額,印證差異化才是生命線。若山姆持續用“貼標大眾貨”替代獨有商品,消費者終將用腳投票——退卡潮只是第一聲警鐘。
山姆貨架上的好麗友派像個刺眼隱喻:當會員發現260元年費換來的“嚴選”,竟是便利店同款換英文馬甲(盼盼變“panpan”,衛龍隱去標識),信仰崩塌的荒誕感便化作社交網絡的群嘲。
會員制零售的終極產品從不是商品,而是信任。山姆用三十年筑起“品質神話”,卻在千億規模前迷失,讓中產的身份圖騰淪為消費主義笑柄。若不能重拾“嚴選”初心,今日下架的好麗友,或許就是明日山姆神話的終章。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