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戰局下半場,外賣包裝成突圍“補貼紅�!钡膽鹇灾c
出品/有哥供應鏈
隨著京東外賣的加入,餐飲外賣界“三足鼎立”格局形成,一場外賣份額爭奪戰愈演愈烈。從入駐品牌傭金到騎手政策再到外賣補貼,三巨頭開啟了全方位爭奪戰。
從4月的“百億補貼”、“免單奶茶”階段一路演變,7月初更升級為一場關乎未來市場格局的“單量競速”。在這場補貼風暴中,平臺爭相發放大額紅包券,美團即時零售單日訂單曾突破1.2億單,其中餐飲訂單超過1億;淘寶閃購、餓了么合力也創造出日訂單超8000萬的紀錄。
這波“補貼大戰”帶來了海量流量,但對商家而言,卻是食材成本、配送成本同步猛增的雙刃劍。在價格優勢掩蓋不住成本壓力的當下,餐飲品牌開始將目光聚焦到外賣包裝環節,用包裝在品牌傳播、功能體驗、成本控制與可持續發展四大維度構建競爭壁壘,爭奪補貼退潮后的存量紅利。
1.
品牌傳播:
包裝是移動名片與社會聲量
外賣包裝的顏值和趣味性被視為品牌資產的一部分。好看的外賣包裝更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甚至成為消費者首次購買的原因,裝飾豐富的圖案和色彩不僅帶來直觀的視覺沖擊,增加用戶在社交平臺分享的欲望,還能強化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感。
最近,喜茶換了一個實打實“能裝、能拎、能復用”的黑色保溫袋。這款新袋子,黑色系低調高級,質感厚實,內襯保溫,用的是加長魔術尼龍帶+提手設計,備受消費者好評。
太二酸菜魚的外賣包裝設計,延續了太二標志性的黑白漫畫風,辨識度極高。包裝袋上印有“近30天出壇,酸菜比魚好吃”,強調發酵時長與食材新鮮,進一步突顯招牌酸菜的獨特風味。
海底撈的春季限定打包袋,將招牌的熱烈紅色升級為清新的嫩綠色,直觀喚起春日盎然的生機感。印有“春鮮的味道,就在海底撈”一句簡潔有力的口號,不僅與當季甄選的應季蔬菜相得益彰,也在視覺和文案上共同演繹了春天的生機與鮮活,令消費者在第一眼便能感受到春日專屬的清新與美味。
農耕記包裝視覺上使用大地綠色系,搭配農字福字等插畫元素,強調“湖南山里菜”的地域特色。部分包裝袋為聲明定制款,聲明堂食及外賣的所有食材均沒有用預制菜,進一步強化大眾對品牌“現炒”的認知強化。
此外,不少品牌還通過包裝與用戶進行情感溝通。例如塔斯汀的“快樂小狗”外賣包裝,將可愛的狗狗元素印在產品包裝及紙袋上,用萌寵設計萌化消費者的心。
網紅西餐廳——自然共合的外賣包裝堪稱移動的藝術品。餐盒蓋子上鋪陳自然主義插畫,藤蔓與花卉交織纏繞,藝術氣息撲面而來。盒面點睛之筆是那句 “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食物上” ,巧妙將品牌倡導的生活美學與精致儀式感,從餐廳延伸至用戶手中,讓每一次開盒都成為視覺與理念的雙重享受。
餐飲外賣包裝風格各有不同,但共同體現了一個趨勢:餐飲品牌借助包裝設計構建清晰的視覺符號,強化品牌形象。總之,新消費時代的餐飲包裝設計既要好看,更要有趣、能講故事,通過色彩、logo、插畫或特殊結構等強化品牌符號,提升消費者的好感與口碑傳播。
2.
功能體驗:
保溫、防漏是核心訴求
除了外觀,外賣包裝的功能性設計也是提升用戶體驗的關鍵。
保溫保鮮是餐飲外賣的基本要求之一,多層立體隔熱結構與真空材質的應用,能夠將外賣送達溫度與口感最小化損耗,尤其適用于火鍋、烤魚等對溫度極為敏感的品類。
許多品牌也在包裝材質和結構上做文章,例如青渝藍在錫紙盒外再套一層中空包裝盒,利用空氣隔層提升保溫性能,保證了外賣送達時食物仍然溫熱如初。
還有一些品牌則將包裝與烹飪過程融合,例如探魚的包裝包含烤魚、蠟燭、火柴、傳統加熱支架,組合在一起就是加熱飯菜的灶臺,盡可能還原如堂食體驗般的美味。
另外,合理分區防串味和節省空間也是外賣包裝的重要功能點。餐飲品牌鵝佬采用分格定位包裝盒,將燒鵝、配料分區固定,并附有工藝說明、醬料及食用指南。組合后的包裝既緊湊又富有設計感,用戶拆開后宛如小“拼圖”,整個用餐過程充滿儀式感。整個包裝盒就像是一個便捷的移動小桌板,提升了食用的便捷性和趣味性。
外婆家通過獨立分裝盒搭配綠色組合提手,將多份菜品整合包裝。巧妙預留飲料、餐具位,顯著提升空間利用率,減少材料浪費。
防漏設計方面,“雙層鎖扣結構、防溢口槽”等已成為標準做法,也有品牌進一步采用捆綁法雙重保險。阿嬤手作采用封條對杯蓋進行“五花大綁”,既防灑漏又增強心理安全感,成為社交平臺熱議的“安心符號”。
以上創新不僅解決了外賣食物的保溫、撒漏和分隔問題,還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外賣包裝的應用場景,使食物“出店”也能保證口感和便捷度。
3.
成本管控:
包裝投入與成本壓力平衡
在外賣業務中,包裝成本是僅次于食材和平臺費的第三大可變成本。鑒于外賣純利率普遍低于堂食,包裝成本率每降低1%,對純利潤的提升作用往往十分顯著。在行業越來越卷、利潤空間被壓縮的背景下,餐飲品牌必須精細化管理包裝成本,確保投入與毛利匹配。
一般而言,高毛利菜品(如烤魚、火鍋、燒烤等)能夠承擔更高端的保溫、防漏包裝;而低價套餐則依舊選用經濟型的塑料或紙質餐盒。通過這種按菜品檔位匹配包裝投入的方式,商家既提升了高端產品的用戶體驗,又在整體上避免了包裝成本對利潤的過度侵蝕。餐飲品牌要格外注意,當快餐的外賣包裝成本率持續>10%,高要求品類>15%,就需要安排包裝成本優化了。
此外,規�;少徟c定制化生產是降低包裝支出的重要路徑。品牌方可與供應商簽訂年度或季度采購合同,借助批量折扣將單套成本下調;同時,定制注塑模具生產的中空餐盒由于廢料少、良品率高,重復使用和回收價值更佳,長期來看也能為商家帶來約一成以上的成本下降。這些舉措不僅穩固了供應鏈關系,也幫助商家保持成本優勢。
為了在大促節點或節日活動中進一步減輕成本壓力,不少品牌還采用多級包裝策略。具體做法是:在平時或低價時段上線經濟型包裝,而在重要促銷或新產品首發時推出聯名款或限量版包裝,通過溢價購買選項帶動用戶主動承擔部分包裝升級成本。此舉不僅豐富了產品賣點,也在社交平臺營造了“有料、有趣、有溢價”的傳播效果,為品牌在流量與成本之間找到了平衡。
4.
環保趨勢:
可降解與可持續發展
面對外賣包裝日益增多的環境污染壓力,綠色環保已成為行業的重點關注方向。
美團“青山計劃”報告指出,在包裝的性能、外觀、成本和環保四個維度中,環保已成為商家第二大關注點,僅次于功能性能。國家也相繼出臺限塑政策,例如要求到今年,地級以上城市餐飲外賣領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強度下降30%,并在大中城市基本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在這些政策和市場導向下,各方正加速推進包裝材料的綠色化。
為了減少塑料使用,餐飲商戶和平臺正嘗試引入替代材料和設計:紙漿模塑(如甘蔗渣、竹纖維制造的容器)因易生物降解而開始流行,許多商家推出可自然分解的紙質餐盒或湯碗;PLA等生物基塑料也被用于餐盒和外賣袋,其原料來自玉米、木薯等植物。
美團聯合行業組織發布了綠色包裝推薦名錄,圍繞紙質、降解塑料、可回收塑料等材料制定標準并孵化創新包裝產品。阿里本地生活的調研也顯示,受“限塑令”影響,商戶使用可降解塑料或其他替代材料的比例和“無需餐具”訂單比例都在上升。
例如,麥當勞積極采用環保材料進行包裝�?蓸繁捎脽o吸管設計,這一創新舉措每年可減少約400噸塑料的使用。同時,漢堡包裝改為單層包裝紙后,用紙量減少了近80%。
同時,業界也開始更多關注可重復使用的解決方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指出,可重復使用的產品在大多數情況下對環境的綜合影響低于一次性產品,使用次數越多,其環境負擔越小。一些平臺和企業正在探索餐盒回收體系,美團青山計劃聯合茶百道、愛回收發起“好杯新生”活動,通過代金券等方式鼓勵終端消費者主動將塑料奶茶杯投放至回收站,進一步打造塑料奶茶杯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包裝解決方案。截至目前,已回收奶茶杯重量近1.7噸。
此外,外賣平臺也與社區、寫字樓合作設立回收點,鼓勵用戶歸還已清洗餐盒,循環利用或回收再制,推動常態化回收項目落地。
未來,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教育,餐飲外賣包裝將向“綠色材料+循環使用”并重的方向發展。
結語:
在當前餐飲越來越卷的環境下,包裝已經從“底層成本”躍升為“核心競爭力”載體。
唯有借助外賣包裝供應鏈優勢,兼顧品牌傳播、用戶體驗、成本管控與環保責任的包裝戰略,才能助力餐飲品牌在外賣大戰中穩健突圍,并贏得長期競爭優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