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不愛滑雪,迪桑特開搶昂跑的飯碗
出品/源sight
作者/王言
靠著滑雪、高爾夫和鐵人三項等精品運動起家的迪桑特,開始在鞋上做起文章。
最近,有媒體報道,迪桑特最近正在力推一款名為“DYNAMIC FLUID 3.0流體鞋”的緩震跑鞋。
據悉,迪桑特先后在深圳、上海等城市舉辦體驗活動,并邀請專業跑者和素人跑者拍攝廣告片。此外,在各類社交平臺,也有一些運動博主發布該產品的預熱信息。
截圖來源于小紅書
在此前,因鐵人三項這一運動,迪桑特在專業跑鞋上有一定的品牌和技術積累,拓展這個品類也是個順理成章的選擇。
源Sight注意到,7月初,迪桑特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名為“用腳步,定義新境界”的文章及視頻,為其跑步業務造勢。除此之外,今年來,迪桑特也以贊助商、合作伙伴等身份頻繁在一些馬拉松賽事“刷臉”。
而在迪桑特之外,包括lululemon、薩洛蒙在內的多個垂類品牌也都有著業務“外擴”的跡象。相似的戰略決策背后,是當前市場環境下,各個垂類品牌為推動業績持續增長,將觸手伸舒適區之外的領域,但相應的,品牌之間競爭的重疊度也必然會越來越高。
找增量
過去幾年,以滑雪起家,并在該領域深耕接近90年的迪桑特乘上市場快速擴容的東風,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2023年,迪桑特在中國市場的收入超過50億元。2024年,迪桑特中國母公司安踏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6%至708.26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6.5%至119.27億元。這一年,包括迪桑特在內的安踏所有其他品牌部門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同比增長53.7%至106.8億元。
而在此前,安踏也為迪桑特中國制定了成為百億品牌的中期目標。不過,隨著業績基數越來越大,疊加當前復雜的消費環境,任何一個品牌想要實現持續增長,都存在不確定性。
在此前,談到旗下品牌FILA的業績情況時,安踏集團主席丁世忠就表示,未來,規模超過100億元以上的品牌想要實現高增長是有難度的,全球市場都是如此。
另一方面,今年來,被稱為“中產三寶”的露營、騎行、滑雪三大運動似乎都有著降溫的趨勢。
對滑雪來說,關于這一運動“燒錢”“要求高”的討論愈發普遍,一些曾經癡迷滑雪的人群,開始轉向其他運動。
最近,有媒體援引一位為滑雪品牌拍攝廣告宣傳片的人士說法稱,去年雪季,其客戶的產品銷量陷入了停滯,有的甚至比往年下滑30%-50%。到了今年剛剛結束的這個雪季,有一些品牌因為庫存壓力太大,已經暫停業務開始清倉。
作為近些年滑雪熱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的崇禮縣,在2023-2024的雪季,很多店鋪甚至一天只賣出一雙襪子。
而相比滑雪、高爾夫和鐵人三項等運動,跑步入門門檻低、健身場景廣泛,沒有明顯的淡旺季區分,且不易出現熱度迅速衰退的情況。
數據統計機構Statista預計,2025年全球運動鞋市場規模將達1150億美元,其中跑鞋作為因跑步門檻低、參與度高的品類,成為增速最快的細分品類之一 。
在此情況下,拓展跑鞋品類成為當下很多運動品牌尋求增長的重要選擇。
和昂跑、HOKA搶飯吃
對于迪桑特來說,其的確有著從一個相對小眾的運動品牌撬動更廣泛品類市場的底氣。
迪桑特的目標用戶是追求健康生活、注重產品品質和品牌價值的中產人群,他們往往愿意為自己喜愛的生活方式支付溢價。這一消費群體特征與跑步人群相似,迪桑特通過推出跑鞋,也能強化與其在生活方式上的契合程度。
2025年6月,迪桑特拿下北京華貿中心約1400平方米的地標性鋪位,該鋪位靠近SKP,臨近蒂芙尼、卡地亞等一眾奢侈品牌。同期,杭州湖濱銀泰in77的迪桑特門店正式開業。
可以說,將門店開在核心城市的高端商圈,不僅迪桑特能夠有效吸引目標消費群體,還有助于其傳遞高端運動生活方式理念。
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市場仍存增量,跑鞋已經不算是一個新興品類,頭部效應非常明顯,且還有一大批玩家在不斷內卷。
《中國跑者跑鞋使用年度報告》顯示,2024年全年,中國跑鞋市場共計有超過20個國內外品牌發布近300款跑鞋。
這其中,一些國際綜合性品牌在市場深耕多年,其中,耐克憑借“Just Do It”的理念和豐富的產品線,長期占據全球高端跑鞋市場重要位置。阿迪達斯、PUMA也通過長期的市場推廣和贊助賽事,擁有大量忠實消費者。
同時,憑借著性價比等優勢,國產品牌在跑步領域崛起迅速,比如,特步在2024年國內馬拉松成績“破三”跑者穿戴的跑鞋前十品牌中占比31.7%,穩居第一。
在垂類品牌方面,Hoka、On 昂跑等品牌憑借獨特的產品設計和營銷迅速崛起。Hoka 的跑鞋以舒適性和潮流感出圈;On昂跑定位高端,其產品設計和品牌形象吸引了眾多追求品質的消費者。
從目前在售和推廣的產品看,迪桑特的跑鞋在定價、性能方面與上述幾大品牌都有著重疊之處。
以2025年4月上市的“DELTA PRO EXP V2”競速跑鞋為例,該產品以輕量化、推進力與回彈三大核心,適用于鐵三、馬拉松這類專業賽事場景,目前在迪桑特天貓旗艦店的售價在1900元左右。
另外一款迪桑特在售的“D/F RIDE WIRE 緩震流體鞋”,其在天貓旗艦店的售價在1600元上下,主打科技緩震支撐以及米其林外地強化抓地功能,兼顧慢跑與通勤功能。
總體看,迪桑特跑鞋的處于千元以上的中高價位區間。
目前迪桑特天貓旗艦店在售的跑鞋 | 來源:迪桑特天貓旗艦店
從國際大牌來看,耐克和阿迪達斯的部分高端跑鞋系列與迪桑特價位相當。
例如耐克 Air Zoom Alphafly 3,作為頂級競速跑鞋,其官方定價在2199元左右,搭載了ZoomX中底泡棉以及碳纖維板,目標群體為馬拉松跑者。此外,阿迪達斯的Adizero Adios Pro 4定價也在1699元左右,采用了先進的 Lightstrike Pro 中底材料和科技大底,適用于馬拉松等場景。
在跑鞋垂類品牌里,Hoka One One的Bondi 9售價約為1500元,該鞋款以出色的緩震性能聞名,中底采用了大量的泡棉材料,為長距離跑步愛好者提供舒適腳感。
On昂跑Cloudmonster 2的售價同樣在1500元左右,其同樣以良好的緩震和出色的落地體驗聞名,適用于休閑、趣跑和專業跑領域,在中高端跑鞋市場中,與迪桑特形成競爭關系。
此外,一些日系運動品牌的高端跑鞋系列價格也和迪桑特相近。比如亞瑟士的頂級緩震跑鞋GEL-Nimbus 26以及美津濃的Wave Prophecy系列跑鞋,售價在1200元左右。
上述一眾綜合性和垂類跑步品牌的產品矩陣豐富,涵蓋競速比賽、競速訓練、休閑慢跑、日常通勤等多樣化場景。相比之下,迪桑特雖然推出了針對不同場景的跑鞋,但在產品豐富度上與這些品牌相比仍有差距。
走出舒適區
不過,相比新興跑鞋品牌,除了此前在品牌和技術的積累外,迪桑特的優勢還在于背靠著安踏這棵大樹。
去年底,迪桑特(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少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作為安踏集團的一員,迪桑特獲得了安踏供應鏈體系的全力支持。這一支持為迪桑特迅速建立本地化生產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并助力迪桑特在供應鏈的關鍵節點上實現精準優化。
過去,借助并購FILA等品牌積累的眾多品牌的經驗,安踏成功以相似的方法,推動迪桑特等品牌實現快速增長。最新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安踏旗下包括迪桑特在內的所有其他品牌產品零售金額(按零售價值計算)與2024年同期比較錄得60-65%的正增長。
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有安踏體系作為支撐,迪桑特未來可能也會面臨增長難題。
首先是渠道布局,根據公開資料,2017年和2018年,迪桑特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分別為64家和117家;到了2023年12月底,在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地區的門店數量為187家;2024年末,依靠著在東南亞等地開店,這一數據增長為226家;截至2025年6月,迪桑特在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地區的門店總數超過220家。
迪桑特中國線下門店
可以看出,從2017年至今,迪桑特中國門店的每年增量均40-50家之間,暫時未有突破性增長。
另一方面,在安踏整體的業務中,推動銷售額和利潤增長的DTC+電商模式的營收占比已經已經超過營收的90%,通過調整渠道結構推動業務增長的模式開始見頂。
截圖來源于公司財報
對于安踏集團來說,內生式增長見效慢,可以收購狼爪這樣的“老字號”打造另一個始祖鳥,而在迪桑特角度,想要進一步實現增長,就需要橫向思考,走出舒適區,將產品延伸到跑鞋這樣的領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