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接手
按照銀泰商業昨日發布的公告,因為希望“集中時間及精力處理其他事務,不愿膺選連任”,在6月5日舉行的股東周年大會后,沈國軍將不再任執行董事,并辭任董事會主席兼戰略發展委員會主席職務。而張勇則會在股東大會后入主銀泰商業。
時間回溯到2013年10月17日,當時任阿里巴巴集團COO的張勇、銀泰商業集團CEO陳曉東用手中的錘子敲碎附在“天貓銀泰合作吉祥物”身上的堅冰時,他們或許已經想到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雙方會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更加緊密的融合。當時,阿里與銀泰只在營銷層面進行了淺層嘗試,并讓銀泰全國的30余家商場加入到天貓“雙11”的促銷陣營中。盡管被看做“線上線下零售巨頭O2O破冰之路的開端”,但陳曉東坦言,要想完成真正融合還將面臨巨大的商業系統的改造。
隨后“改造”按部就班進行,銀泰全國門店支持支付寶付款、加入“3·8手機淘寶生活節”,接受阿里注資并共同創立“新銀泰”,欲打造O2O領域開放平臺。
魂歸阿里
或許上述“改造”還不夠徹底。在一名熟悉銀泰的業內人士看來,未來阿里一定會成為銀泰商業的大股東,主導其發展方向;而沈國軍身兼數職,也樂得放手,挪出精力去負責銀泰地產和礦業等業務,“零售(板塊)的歷史使命已達成”。在銀泰集團去年6月舉辦的年度商業大會上,沈國軍曾表示,未來十年集團業務方向遠景分別為商業零售、地產開發與經營、礦產資源、智能物流、投資與金融和公益慈善,商業只是其“六分之一”。
這一意圖早有蛛絲馬跡。本月4日,沈國軍將6000萬股銀泰商業股份作價5.22億港元轉讓給陳曉東。據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沈國軍轉讓給陳曉東的股票或為代持。
將兩件事聯系起來不難發現,董事會似乎有意讓阿里巴巴超越沈國軍,成為銀泰商業第一大股東。因為根據阿里巴巴與銀泰商業在2014年3月31日達成的合作協議,阿里集團當時以認購銀泰商業新股及可轉換債券的方式進行投資,總投資額53.7億港元,持有銀泰商業9.9%的股份及總額約37.1億港元的可轉換債券。雙方約定在未來三年內,在相關法律法規許可的前提下,阿里集團可將可轉換債券轉換為銀泰商業的普通股股份,從而使得阿里集團最終在銀泰商業的持股比例不低于25%。
這也意味著再經過一兩次轉股,沈國軍的持股數量就會低于阿里巴巴。
持續探路
事實上,也有觀點認為,阿里入主銀泰的背后,是雙方合作近兩年時間卻一直沒有找到一條特別通暢的道路,去進行線上線下的結合。來自北商商業研究院的分析認為,無論是阿里聯手銀泰,還是騰訊、百度聯手萬達,“泛渠道”的合作無疑是大勢所趨,也符合張勇在“施政演說”時提到的“用互聯網的思維和方式去改變商業和供應鏈”。但是目前,尚未有一種方式被全行業認可,“方向大家都認同,但是方式卻都沒有找到”。某百貨企業負責人坦言。
日前,阿里也再次祭出O2O新產品“喵街”,阿里巴巴城市生活事業部總監苗峰此前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喵街今年的目標是將App推廣至全國15個城市1000家商場,同時完成至少500家商城上線。銀泰也成為首個與“喵街”合作的線下店。而對于張勇擔任銀泰商業董事會主席,阿里方面的回答也僅僅是“更好地幫助阿里和銀泰共同探索線上線下融合”。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銀泰在零售方面面臨“缺位”。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包括北京銀泰中心in01、北京王府井in88、杭州湖濱in77和成都銀泰中心in99在內的多家購物中心已被納入由銀泰奢侈品管理公司打造的“in”品牌系列,脫離銀泰商業。
(北京商報記者 崇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