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的“左右互搏”
出品/港灣商業觀察
撰文/李鐳
從此前傳出的20多元工作餐,到近期部分城市上線的自助小火鍋“舉高高”,海底撈似乎正在進行一場自我變革,即除了消費者最為熟悉的自身品牌外,往更多元消費價格上去突破。
很大程度上,海底撈的試驗可能也是為了應對當前的社會需求,如果中高端人均消費過百受經濟影響越發明顯的話,那么推出更多低價產品,顯然是必要措施。
今年7月,海底撈動作頻頻,先是在長沙、南京、寧波等地開設“舉高高自助小火鍋”,主打一人食旋轉自助小火鍋,按人頭計費,59.9元/位。
與此同時,海底撈全國首家臻選店在北京開啟試營業,主打粵式火鍋,食材以高品質海鮮、和牛為主,環境與服務更精致,客單價高達700元左右,是海底撈普通門店的七倍。
一個低價位,舉高高的人均消費比海底撈本身至少要低一倍以上,另一個高價位顯然針對的是高端需求。
毋庸置疑,高端價格永遠會有市場,而低價位則可能意味著海底撈要借此對沖自身。
人均消費的下滑以及業績承壓明顯,近乎是餐飲行業的全面寫照。以競爭對手正沖刺上市的巴奴為例,2022年-2024年,巴奴的顧客人均消費分別為147元、150元、142元;其中,一線城市顧客人均消費分別為183元、179元、165元;二線城市顧客人均消費分別為150元、150元、141元;三線及以下城市顧客人均消費分別為126元、128元、123元。
2025年一季度,巴奴顧客人均消費達138元,上年同期該數額為148元;其中,一線城市顧客人均消費較上年同期176元下滑至159元,二線城市從148元下滑至138元,三線及以下城市從128元下滑至119元。
呷哺呷哺(00520.HK)發布2025年上半年盈利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9億元;預計凈利潤虧損為0.8億元至1億元之間,虧損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降幅為63.2%至70.5%。
即便是火鍋或中餐領域服務頂尖的海底撈也未能幸免。根據2024年財報數據,海底撈整體人均消費為97.5元,較2023年的99.1元下降1.6元。2019年到2023年,海底撈的人均消費依次為105.2元、110.1元、102.3元、104.9元和99.1元,2023年首次跌破100元。
而近些年來看,海底撈的營收與凈利潤增速放緩也較為明顯。
可以預期得到,短期要提升翻臺率或客單價,難度相當之大。要么犧牲價格提升翻臺率,要么穩住客單價可能翻臺率會受影響。
而在此之前,也有消息稱,海底撈在部分門店上線工作餐,不同門店推出的形式不同,既有22元自助午餐,還有10多元到30多元不等的套餐,其中北京地區已有20多家門店推出了相關業務。烤肉、炸雞、冒菜等等。
即便海底撈這些試水從中長期而言可謂意義重大,但短期還是迎來不少吐槽,不少消費者質疑舉高高肉質一般,或者說如何在自助小火鍋領域超過其他20多或30多價位的同行,體驗感更好,品質更好,使其物有所值,或許還需要時間來提振經營。
實際上在這些措施之外,海底撈內部其實也孵化了十余種品牌,但似乎從消費者感知度而言,還收效甚微。
截至2024年末,海底撈集團通過內部創業創立了包括焰請烤肉鋪子、火焰官、小嗨火鍋等11個餐飲品牌共計74家門店,覆蓋正餐、簡餐、快餐等不同消費場景。
海底撈的這場變革,能否為公司中長期發展帶來深層次影響?目前判斷還為時尚早。不過,海底撈的勇于自我革新,積極把脈市場動向,試圖跳出舒適區,其與時俱進的迅速反應與能力,都值得企業去思考與借鑒。
郭士納在經典企業管理書籍《誰說大象不能跳舞》中提到:動作要快。不要怕犯錯誤,即便是犯錯誤,我們也寧愿是因為行動太快而不是行動太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