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街頭,可的、全家、華潤萬家等等的便利店如雨后春筍,除了原先既有報刊雜志外,又增添了手機充值、快遞收發、24小時便當等等的售貨外服務,多業態標志著曾經歷過閉店潮的便利店,開始向著社區生活綜合服務供應商的角色轉換。
多業態發展,攜手機即可購物
之前,提起便利店,大家能想到不會超出“24小時全天營業”,如今,便利店的概念又從功能相對單一的零售商店向著集合零售、餐飲、日常生活服務的多業態綜合性服務點發展。
去年進入錫城的全家便利店,目前布點數量上僅次于可的和華潤萬家。昨天中午記者走進中山路上的一家全家,店內隔出的幾張桌椅旁已經坐了三四位顧客,正在享用店家供應的關東煮、盒飯、三明治、飯團等食物。
打開手機,很輕易搜到店里的WiFi信號。進門處還有個銀聯便民支付點,顧客進行銀行轉賬、手機充值、信用卡還款、支付寶充值、充Q幣、買游戲點卡等操作。收銀臺上有掃碼器,顧客選好商品后拿出手機也能支付。“中午的顧客多是附近上班的白領,用支付寶不用找零,他們喜歡用。”在這里,還可以購買12家影院的通用電影票。
據說“雙12”支付寶做活動時,這家店還出現了排隊的情況。
便利店二次擴張,逆勢布局
2012年年底,遍布全市的可的曾有過一輪關店潮,曾經的120家門店約關了30多家。當時業內普遍的看法是擴張太快導致競爭太過激烈,生意下滑。目前,無錫的可的有80多家,華潤萬家便利店有66家,加上50多家全家,錫城品牌連鎖便利店的數量比2012年底又出現了新的“大躍進”。全家去年曾宣布,每年將新開20家左右門店,華潤萬家也保持了每年10家左右的擴張速度。單單是這個5月,華潤就開了3家便利店。有消息稱,另一家著名的便利連鎖上海羅森,已經在官網上正式招收無錫的加盟商。
不僅是無錫,目前整個中國的便利店都處在瘋狂擴張的階段。加盟條件嚴苛出名的7eleven松動在華加盟政策,成立僅4年時間的全時便利店宣布要一周開一家新店。此外,家樂福推出“easy家樂福”、麥德龍開出“麥合家”、大潤發祭出“喜士多云超市”。順豐涉足便利店后,“嘿客”一口氣開出518家。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2014)》顯示,從2013年起,便利店業態開始逆勢增長,進入二次擴張時期。2013年,中國零售業繼續遭受經濟增速放緩影響,百貨店整體增速為9.6%,大型綜超和超市增速為7.8%,而便利店的銷售額增速則為18.2%,遠高出其他業態。
聯網:錫城三大便利店靠攏手機支付
大量資金瘋狂涌入的情況下,二次擴張的便利店顯然與上一波有所不同。聯網與便民,似乎是這一輪的特點。
業內人士指出,便利店生存不能僅僅依靠零售。市中心的全家便利店,常吃食品的銷售額已經與零售業務對半開,幫助社區生活完成了最末端的需求。“馬上要買鹽”、“馬上要喝水”的剛性需求,使便利店躲過了來自線上的沖擊,代收快遞、支付寶支付等又搭上互聯網的線。現在無錫的可的、全家、華潤都可以刷支付寶錢包付款。華潤萬家還打算更進一步,將錫城所有華潤萬家店聯成一個銷售網絡:消費者在家門口任意一家華潤店都可以通過店內ipad購買到華潤能提供的所有商品,比如在家門口能買到樂都匯的奶粉,然后等待送貨上門。
拼的是最后一公里
僅僅聯網還不夠,將便利發展到極致,滲透進居民的24小時生活,形成一個讓消費者依賴的微型生活圈,這是新一輪便利店拓展的立足點。但要實現“生活最便利”,錫城便利店顯然還有一段路要走。比如來自海外的7eleven還有出售體育彩票、代訂潮流禮品、提供復印、傳真等服務,特別是能提供另類繳費途徑,還幫顧客購買保險及訂機票。在臺灣地區,便利店還扮演房產中介的角色。即使在上海,許多便利店還可以代繳水電費。
“希望便利店里也能買到一些常用藥物,暈車藥、退燒藥、過敏藥等等,這樣就不用半夜買不到常用藥往醫院跑了。”“車票機票取票、短距離范圍內的貨物配送……”記者采訪時,許多受訪者表現出了各種對便利店的期待。
(江南晚報 景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