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實體百貨硝煙戰升級之
整體銷售形勢不佳,又有如狼似虎的電商群起包夾,苦苦“寒戰”的實體百貨轉型之路必須要走,而且迫在眉睫。
變革:實體百貨唯一出路
反擊戰“外強中干”
轟轟烈烈的促銷反擊戰中,實體百貨雖外表光鮮,但難掩銷售情況不佳的事實。
五角場巴黎春天內,雖然臨近年底,且即將展開史上最瘋狂促銷——“不打烊”,但平日顧客寥寥,一樓的化妝品柜臺鮮有人問津,二樓的女裝也門可羅雀,閑著無聊的營業員三兩成群聚在一起聊天打發時間。營業員透露,目前銷售情況一般,在“不打烊”前幾天可能會有一波小高潮,主要以試裝為主。“現在就寄希望于‘不打烊’了。”巴黎春天陜西路店副總經理史中說。
南方商城、友誼百貨、百聯又一城等百貨商場同樣冷冷清清。營業員承認,只有促銷的那幾天顧客會多些。
數據顯示,天貓“雙十一”促銷,上海買家通過支付寶貢獻了13.5億元。但市商業信息中心統計顯示,今年上海購物節中,前三天近百家重點商業企業共計銷售10.5億元,平均每天銷售3.5億元,只有上海買家為天貓貢獻的1/4。
上海百貨行業協會提供的一份數據更能說明問題:今年前三季度滬上百貨整體銷售同比增長5%,而去年的增長率為10%,增速明顯放緩。
覆巢之下也有“完卵”
以市百一店、二百永新等為代表的“十二號碼”商場曾是上海百貨業的驕傲。但隨著永新百貨轉型消息傳出后,“十二號碼”百貨商場即將只剩下一百、六百、九百和十百(華聯商廈)4家。
不過,在百貨業整體不景氣的形勢下,一份數據頗令人玩味。
今年購物節期間,全市銷售業績較佳的商圈多在郊區,其銷售增長率從21.8%到46%不等,而傳統市區商圈銷售增長率多為個位數。
友誼股份總經理李國定斷言:上海市郊商業正在迅速崛起,社區百貨將呈爆發式增長。
南京東路是購物節期間唯一取得好業績的傳統市區商圈,原因與旅游帶動消費不無關系。銷售始終名列前茅的新世界城營銷負責人徐桑說,公司的自動麻將機遙控器戰略定位已由單一百貨型向百貨業特強、多業并舉型轉變,且更加注重生活服務,促銷時也會商、旅、文聯動。同時,今年商場一層還引入Boss、CoachCartier等一流大牌。“今年生意確實相當難做,但我們還做到了5.08%的增長率。”據業內透露,新世界城所在商圈內的其他百貨銷售均出現明顯“滯漲”。
出路在于主動“求變”
未來實體百貨之路漫長而艱辛,開張或倒閉,生存或死亡,都有可能。不過,上海百貨商業行業協會秘書長王瀏河卻堅信一點:變革,對于實體百貨來說是唯一出路。
王瀏河認為,購物中心是傳統百貨的升級衍變,其強大的綜合服務配套無法替代。
港匯恒隆廣場市務部李仁剛說,當初進駐徐家匯商圈,港匯的目標就是打造購物中心,設置大量餐飲、娛樂休閑甚至超市等配套服務設施,消費者除了購物,還能體驗到個性化的服務。對于實體百貨來說,親身的體驗是電商永遠做不到的。
“今年我們調整了90多個品牌,也要求商戶提供更豐富的商品,尤其要和網絡渠道錯開,增加稀缺性。”李仁剛說,“港匯的品牌基本都不打折,但今年前三季度零售額依然增長9.2%。”在徐家匯商圈內,除了美羅城錯位競爭能與之抗衡,其他百貨商場基本都只能望其項背。
不過,RET睿意德執行董事張家鵬認為,受制于場地規模,城市購物中心并非商場發展的唯一選擇。從未來看,區域購物中心和社區購物中心都是一種趨勢,“精準化的鎖定目標人群,把所在區域的消費群體穩定住。”因此,百貨想要調整,細分市場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