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對企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CIO也被推向聚光燈下,成為力挽狂瀾,拯救企業于危局的英雄。盛名之下,預算控制、業績壓力、需求管理、新技術采用和業務創新等各種挑戰也接踵而至。面對這些,CIO要如何恰當定位,在幫助企業實現飛躍的同時,保證自身立于不敗之地?
近期我們采訪了廣汽菲亞特集團信息化部部長張京生先生,請他就上述問題,談談自己的思考和體會。以下內容為張部長訪談內容整理所得。
突破IT本位
企業IT的本質,是準確全面地將生產和銷售等業務活動中的事實記錄下來,以提供準確的事實為手段,幫助企業提高生產力,贏得市場先機。CIO要帶領IT人員了解業務事實的本質,不斷地提高系統中事實的真實性。為了完成這種使命,CIO不能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要突破本位,以業務部門的需求為中心進行戰略決策,并將其貫徹到預算管理、用戶需求、和業務創新工作中。
作為IT部門的領導者,CIO肩負著雙向溝通的重任,要在技術方案和業務需求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梁;CIO要利用IT部門的專業知識,幫助企業把好項目關,確定哪些技術是企業真正需要的、必須購買的產品或服務,以及何種購買組合能夠事半功倍,以最小的投入滿足企業的需求。
CIO和IT部門扮演'甲方'的作用,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不可或缺。這正是IT外包無法取代企業IT的原因所在:IT技能的專業性,信息化所涉及的核心管理思想和業務流程,以及IT部門憑借自身技術能力,代表企業行使的話語權和議價能力,都是他們的核心價值所在。
主動瘦身化解預算難題
預算管理是CIO的重要職責。一個企業,倒底多少預算是合適的?預算應該如何控制?預算不足時如何做好IT?諸如此類的問題,往往是大家討論的熱點。
的確,沒有預算做不了事,但是預算多了,也未必就能做好IT。在當前國內企業中,預算問題不是最嚴重的問題,預算問題叫苦之聲高過實際困難。多數CIO面臨的問題,并不是錢不夠花,而是花錢做什么的問題。
企業的預算規模一般取決于企業自身的IT業務水平和業界水平。企業對IT的依賴程度越高,預算就越有保證,之所以現在大家的呼聲很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市場因素的影響。
企業性質和業務特點決定預算CIO的預算投入。影響CIO預算制定的因素,包括宏觀經濟、行業景氣、企業性質和IT水平。業務發展必需的,要積極投入;錦上添花的東西盡量不要有。廣汽菲亞特這種生產銷售一體化的企業,ERP、MES、DMS是不可或缺的,企業建設初期,以基礎系統為主,在公司發展過程中在逐步考慮更新、修改等改進。
目前,IT成熟較高的國際企業,近年來又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在預算投入方面更多突出的是'少花錢,多辦事'的基調,項目選擇往往是傾向于能夠節省費用的類型,包括虛擬化、云計算和老舊系統的標準化和整合等等。
在新項目的規劃上,IT部門要把好上馬關。要清楚IT建設是一種手段,而不是最終目標。在確定項目投資時,IT部門首先要回答三個問題,一是這個項目能不能不上,二是能不能少上,三是能不能晚上。回答了這三個問題,才可以做出理性的決策。
IT系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不會有一成不變的東西,因為IT技術在變化。新技術不能很好利用,企業的效益就無法提高,管理成本也降不下來。這些方面有時要增加一些投資。同時,對于新出現各種技術熱點,也要冷靜對待,尋找最有利的時機加以利用。在當前大數據、微博營銷、云計算和移動計算等技術中,手機已經深入大家的生活,人們對它的依賴不斷增強;基于手機的身份認證和移動支付功能也不斷擴展,值得企業加以嘗試。
甄別需求支持業務發展
用戶到底需要什么系統?這始終是一個問題,是CIO永遠要面對的挑戰:在眾多業務需求中,到底哪些比較可行?IT部門究竟如何才能發現和過濾出用戶的真正需求,找到能夠幫助用戶提高效率的地方?怎么能夠培訓和說服用戶,與用戶達成妥協,才能夠保證系統的推進。
IT系統是為業務用戶開發,用來存放和處理業務數據的,有沒有用,好用不好用,最終是由業務用戶來評價。在企業內部,業務部門也是IT的客戶,是IT預算的受益者。業務和IT之間的溝通需要一定的技巧,CIO必須靈活掌握。
CIO和IT部門需要在系統設計和開發之前,與業務用戶進行充分的溝通,了解未來的系統中,哪些是核心功能,哪些是附加功能,還有哪些是用戶現在沒有考慮到,但有可能需要的東西。這種溝通有時很困難,因為需求表面上由業務部門提出,但實際上由于業務人員缺少必備的IT知識,有些需求他們以為很簡單,實際上很難完成,反之他們認為很難得事,卻是比較容易的。CIO必須耐心細致地與業務部門反復溝通,幫助他們界定自己的真正需求,確定最佳解決方案。
要完成這一使命,CIO及其IT團隊首先要有足夠的技術實力,既了解IT技術背景;又了解業務部門的需求;還要有很好的溝通能力,可以深入淺出地對比各種解決方案的差異。面對不同的溝通對象,需要的使用溝通技巧也不同。最理想的方法是培養業務部門的用戶,讓他們具備一定的IT知識;另外,還可以用自己過去的實踐經驗,向大家說明為什么要這么做。除了絕不能與業務部門搞僵關系之外,CIO可以采取多種渠道,內外結合地采用各種不同手段影響業務用戶。
需求管理中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應對業務需求的快速變化:現有系統剛建好,還未充分利用,業務部門可能又開始要求建立新系統。這是很多企業中的常見問題之一。CIO和IT部門對此要有充分的認識,要在一個項目實施的不同階段,做好溝通和教育工作,消除大家對新項目不切實際的期望,用好現有系統和應用。培訓和教育過程要反復進行,直到業務部門的用戶充分了解并能熟練運用現有的應用系統。
踐行業務創新
最近一段時間大家都在講業務創新,似乎傳統的信息化和業務創新是不同的東西,其實兩者是一回事。對一個銷售而言,要見哪些客戶,見多少次,通過系統去查詢;會見過程中用戶有什么反饋,又記錄到系統中:一款車型,有的客戶喜歡白色外觀,有的喜歡黑色,有的則喜歡自動檔,這就是業務。
信息化建設借助IT手段,實現業務過程的標準化。將業務數據記錄到系統里,增強了業務處理能力。現在大家所談到的業務創新,從本質上來講:無非是將過去沒有用系統做的事,經過分析整理,建立清晰地邏輯關系,用系統來管理;過去已經用系統做的事,繼續改進數據的準確性、提高效率和友好程度,不斷更新系統,僅此而已。
要實現這一目標,對CIO和IT部門有更高的要求:IT要更加理解企業未來的核心業務,以及如何在現在的基礎上對信息化建設的成果加以鞏固和改進。類似于任何系統建設,創新同樣要要付出代價,如果項目不成功,系統不好用,反倒會產生負面的影響。CIO的職責之一,是在出現這種情況之前,采取措施,確保項目建設的愿望和結果相一致。另外,CIO需要更多與業務部門進行溝通,在業務戰略等更高的層面達成一致。
迎接'氧時代'的幕后英雄
在不遠的將來,企業IT將進入一個'氧時代':以提高溝通效率為目的互聯網發展,經過了'有形'到現在的'有形+無形'的階段,很快會進入'無形'階段,這也代表著企業IT的未來。
IT技術的有形時代,可以說是'星時代',IT技術表現為有形的實體:確定的IP地址,明確的主機;需要多次輸入用戶名和密碼來進行驗證;需要努力查找所需的內容。網絡不容易聯接,只有少數人或一部分人能夠登錄。
接下來我們進入了'云時代',也就是IT部分有形,部分無形的時代:可以利用內容進行連接,用戶和密碼驗證的數量在減少;利用移動設備方便地得到各種數據服務。信息已經很容易得到,大多數人都可以享受到IT科技的成果;同時也有人可以離開這個網絡正常地生活。
未來我們要進入的'氧時代',是一個IT無形的時代:IT應用每時每刻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好處,大家在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感覺不到身份確認等過程,甚至會淡忘IT的存在,事實上又無法離開IT,無法離開IT提供的服務而正常生活。到那時,人們已經不需要關注IT的重要性,就像多數人不需要關注氧氣是否存在一樣(盡管氧氣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大家離不開IT就像人們大家離不開氧氣,但平時又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同樣,企業的信息化也將逐步進入'氧時代':隨著IT系統的進一步普及,大家不再關注它的存在;反過來,任何地方都有IT存在,離開它就寸步難行。到那時,CIO肩頭的重擔和周圍的光環可能也會漸漸散去,成為企業中的幕后英雄。
(作者:CIO發展中心/Max 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