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場內火爆的購物場面。記者 周建新 攝

相比火爆的商場購物,減河濕地沙灘上空無一人。記者 陳卓 攝
編者按:春節臨近,年味漸濃,逛街、購物、聚會、娛樂成了不少市民的“主打節目”,連日來,我市的餐飲、娛樂等場所都呈現了火爆場面。
然而記者發現,在市民集中消費的日子里,各個消費場所卻出現了冷熱不均的現象。那么,年終歲尾,究竟哪里是最受市民鐘愛的購物消費、娛樂休閑“旺角”呢?記者帶您一探究竟。
商場和景區都是休閑娛樂場所,然而,年根兒底下,記者卻發現這兩個場所人流量大不相同。
2月2日上午,記者分別走訪了城區和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主要商場與室外景區,發現雖然霧霾盡散,但相比商場的火爆場面、人頭攢動,室外景區還是有點“冷”。
景區呈現“兩個人的風景”
天氣難得放晴,陽光映照下,景區空氣濕潤清透,但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景區卻幾乎可被稱為“無人區”。2日上午9時許,錦繡川風景區內的游人屈指可數,僅有的三兩名老年游人也全無閑情逸致,而是在河堤小徑上快步而行,比起遛彎,還是用鍛煉形容更加貼切。
上午9時20分許,經濟技術開發區減河濕地風景區的觀摩塔附近,僅有三兩人攜子牽寵游玩。繼續由西岸向北,到達“濕地”部分,全程僅見兩名中年男士緩步閑聊。冬陽下,白雪乍融,波光粼粼,也成全了這兩人的風景。
平時游人不絕的減河沙灘,如今只聞鳥鳴流水,一葉木舟擱淺于斯,雖陽光明媚,但沙灘的孤冷仍仿佛冬日里的一聲嘆息。至9時40分許,記者離開時,遇到一對自駕車的父女到此游玩。“真冷啊。”父親一句話呵之有形,景區方才恢復了些生氣。
相比經濟技術開發區景區的“蕭條”,城區景區情況“稍暖”。
上午10時許,城區中心廣場可見十余人。
“總算見晴了,天氣好,出來走走。”市民周女士說,她身體不好,前幾天都不敢出來鍛煉。據周女士說,她的姐妹們都去商場采購年貨了,她要等到下午和兒子一起去。
與其他景區不同,新湖風景區游客的年齡段有明顯下降,學校大都已放寒假,成群結隊的孩子們在冰面上玩耍。“下午還有冬泳的,但人還是少。”在新湖風景區附近,一名商販說,冬季的生意要寡淡許多,跟夏天沒法比,一天賣不出去多少東西。他說,再過幾天,自己也要收攤回家過年了。
商場進入“春節節奏”
與景區的“冷”相比,商場則要“熱”得多。熱的不僅僅是溫度,還有市民的消費熱情。
2日上午10時15許,德百大樓內人頭攢動,人們似乎下定了消費的決心,每個專柜的店員都忙碌著,連平時客流量相對較少的化妝品專柜,顧客也是絡繹不絕。超市購物歸來的市民李先生正在試穿一雙皮鞋,臨近春節,又拿了年終獎,他準備采購一番。“春節期間,雖然商場繼續營業,但難得的假期,我可不愿意每天逛街,還不如一次買足。”
同樣的火爆場面出現在三八路銀座。商場內的家電促銷甚至擺到了店門口,一層超市的每個收銀臺前都排了長龍。觀察中記者發現,除了采購年貨的中老年人,還有不少年輕人在鐘表、金銀首飾柜臺前挑選商品。“年前折扣大,想買禮物送給長輩。”金女士說,她準備買塊表送給父親。金女士的老家在遼寧,她的父親在來德州的“春運”路上把表擠丟了。
上午11時許,澳德樂停車場的工作人員忙得不亦樂乎。“車比平時多了很多,我們已經開始加班了。”一名工作人員說,從當日開始,澳德樂停車場的工作人員啟動“加班”制度,即直到最后一名駕車的顧客離場方能休息。他口中的“加班”要一直持續到臘月廿九。
“春節前后是商場每年的旺季之一,每種貨品的銷量都有較大幅度增加。”一名德百工作人員說,從1月25日開始,各大商場就已經進入“春節節奏”,商場打折、優惠,人們也熱衷于領取促銷活動贈送的禮品,也算討取好彩頭。雖然每種商品的銷量都大有提升,但據該工作人員介紹,銷量比平時有較大差別的還是家電和黃金鐘表等商品。“這些類商品價格不菲,但到了年根底下,誰不想犒勞自己一把呢。”他說。
□記者 陳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