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使用面積15平方米,建筑面積18平方米,讓人們在北京購房不再是沉重的負擔,萬科的這一構想在2011年底一公布就賺足眼球。然而,愿景美好,道路曲折,時至今日,萬科的這一極小戶型住宅夢幾乎已成為不能實現的“烏托邦”。萬科表示,“15平方米”項目將在昌平落地,但不是住宅,而是只能租賃、不能購買的公寓式酒店,建在昌平的萬科金域華府項目的商業金融用地上。
2011年中,萬科傳出正在研發15平方米極小戶型的消息,在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大背景下,這一消息引發了輿論的廣泛關注。不難看出,萬科當初似乎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氣魄。可如今住宅變成了公寓式酒店,還只能租賃。中國商業地產聯盟秘書長王永平認為,這樣的公寓式酒店市場很窄。
我們注意到,萬科集團副總裁毛大慶曾說:“這種15平方米戶型在大寒之日仍要保持兩個小時以上的光照”。
有兩小時陽光的15平米房間,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蝸居,但好歹是個獨立的空間。萬科說,這些極小戶型公寓式酒店的目標人群定位于城市中20到30歲之間,既不符合申請保障性住房資格,又不能夠負擔商品房價格的“夾心層”年輕人。而且別看房間小,可五臟俱全。
按照2012年8月1日生效的新版《住宅設計規范》,由兼起居的臥室、廚房和衛生間等組成的最小套型住宅,使用面積不應小于22平方米。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劉曉鐘舉例說,將餐廳、廚房和陽臺復合在一起,才有可能既滿足規范要求、又將所有的必需品填補到居室中,但即使這樣,也需要20平方米以上的使用空間。
想必這也是萬科15平米極小戶型只能以公寓式酒店推廣的原因之一。而至于推廣之時市場反響如何,值得期待。萬科有關負責人說,如果北京昌平的試點成功,他們還是希望將這種戶型作為一種模式予以推廣。
(來源:中國廣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