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您一共消費了44塊8毛錢,為慈善事業捐款9毛,謝謝您對我們的支持。”家住門頭溝濱河樓的郭大媽拎著滿滿兩兜兒日用品走出該區首家慈善超市。郭大媽說,這里的東西不但便宜,而且自己還做了善事。
近日,門頭溝區首家慈善超市開始試營業,在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外,還拓寬了慈善資金籌集渠道和慈善理念宣傳范圍。此外,由于超市所在的棚戶區商業設施較少,還極大地方便了附近百姓的日常購物。
慈善超市最大的特點就是慈善,在超市里,隨處都能看到諸如“日購一物 日行一善”的提示。收銀臺后的字版上寫著“您的每一次消費,我們都將提取商品銷售額的2%作為慈善公益基金,用于幫扶我區困難群眾”等超市運作模式。特別是在每一張購物小票上,清楚地打印出顧客每次消費后為慈善事業捐贈的款項數,讓人一目了然。
“所捐贈的2%并不是由顧客額外支付,而是從利潤中扣除”工作人員介紹,相比外面的超市,慈善超市的物品都會便宜一些。特別是百姓日常所需的米、面、油等。像“低價物品專供區”的商品價格接近于成本價,是專為低保、低收入和殘疾等特殊群體進行選購的區域。
慈善超市內還有一個特殊的區域——“捐贈物品展賣區”。這里的衣物都是愛心企業捐贈的新衣服,在政策范圍內,經清洗、整理后銷售,售出的資金也將作為捐贈救助資金進行統一安排。在這里,毛衣、褲子等物品均不超過50元。
如何做到商品質量有保障、價格低廉、還能附加捐贈,門頭溝區慈善協會秘書長王曙華介紹,慈善超市是在原有‘愛心家園’慈善捐助體系的基礎上,采取政府支持、慈善捐助、市場經營三位一體的原則建立起來的。由區捐贈中心直接進行監管運營,發揮慈善、紅十字會、殘聯、老齡等機構職能,與街、鎮的愛心家園、社區捐贈站對接,實行社會資本合作,引入市場化經營機制,承擔接收銷售社會捐贈物資、開展慈善救助和志愿服務、弘揚慈善理念等多重功能。通過引入市場經營機制,激活造血功能,充分發揮慈善超市慈善救助服務平臺作用,幫助更多的低收入人群和弱勢群體。
作為慈善超市的最大特點,商品銷售額2%的慈善公益基金,用于一項附捐慈善公益金救助項目,幫扶困難群眾,使這里成為一個拓展慈善資金籌集,宣傳慈善文化,弘揚慈善理念,發揮捐贈站救助作用的平臺。
據了解,下一步,慈善超市將做好公示工作,定期在區慈善官網上公布資金籌集和救助困難群眾情況,接受社會的監督。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