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2012年年報陸續發布,百貨業高峰論壇召開,一周看點便從這兩個話題說起。
本來,上市企業發布年報似乎與大多數尚未上市的中小企業沒多大關系,但從這些企業的發展軌跡里,我們或許能捕捉到行業發展的一些趨勢,或說是更能幫助我們了解企業之間發展的格局。
大漲,華潤萬家、高鑫零售、步步高、物美、永輝超市等企業在可謂“一片哀鴻”的2012年,給了投資者、市場、行業一個大大的驚喜。但是,進一步分析也不難發現,一些企業的大漲難免有被“逼”出來的嫌疑。
比如華潤萬家,凈利同比激增近五成的背后是受稅后估值盈余及一些非核心資產的處理影響,而實際上華潤萬家的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在去年是下降的。
高鑫零售在去年的凈利潤在24.09億元,凈利率超過3%,足以引以為傲。但大潤發的經營模式明顯呈現出“二房東”的特點,以面積大約在3萬平方米的大潤發門店為例,其外租區往往就占據了2萬平方米,真正自營的面積不足1/3。顯然,這種“二房東”的發展模式并不是我們所提倡的。
雖然正式的年報還未披露,但早在年初永輝超市就已吹風,2012年的凈利約為5億元,同比略增。實際上,2012年是永輝超市高速擴張的一年,也是其遇到挑戰最大的一年。除了在一級市場上攢下的“充裕資本”外,在二級市場上永輝超市在去年屢遭投行的拋棄。
在一些零售分析師看來,永輝超市目前更像是憑借著源源不斷的拓展資源來維系其表象上的強勢上揚。強大的生鮮采購鏈、買斷式的服裝自營模式,隨著永輝超市的過快拓展在逐漸顯得力不從心。
甚至有業內人士稱,目前永輝超市的過季服裝庫存已達3000萬元,當然,這對于年銷過百億元的一家企業來講算不上什么大事,但這至少反映出了永輝超市在服裝自營方面正在承擔著高額的庫存風險。
在永輝超市的服裝區域,很難見到像其他商場超市那樣的甩貨促銷。這其實也在暗示著,甩貨就意味著虧錢。
不得不承認,永輝超市已經成功走出了一條企業高速擴張發展的模式,但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過去是企業經營制勝的“法寶”也逐漸暴露出問題來。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有一個強大的資本支撐鏈條來為企業的調整贏得時間。
也有一些企業是在逐漸轉入良性發展期,比如,湖南步步高。
2012年,在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方面打下扎實的基本功后,步步高明顯加快了大店戰略、渠道下沉戰略、跨區域發展戰略。實際上,在2008年上市之后,步步高的經營發展一度陷入困局,而此段時間也正是內外資巨頭的高速擴張期。
現在回頭來看,步步高引入外籍高管的調整期,也正避開了巨頭擴張的瘋狂期。2011年之后,行業環境發生了變化,大家都在調整發展節奏的時候,蓄勢待發的步步高卻打出了“大店、渠道下沉、跨區域發展”的三大快速擴張戰略。
銷售破百億,成功增發12億,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大跌,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講,也在情理之中。
聯華超市,曾是連鎖商超行業的大哥大,在2012年也不得不接受凈利下跌45%的現實。盈利能力下降自然與行業經營大環境影響有關,但根本原因還是企業在商品結構、業態調整、發展戰略等方面沒有做出及時的改變。
4698家門店、營收289.9億元,要解決這樣一個龐大、冗雜的企業組織轉型調整,對誰來講都不是一件易事。
同樣,廣百股份去年的凈利也有近一成的下降,雖然其還在宣稱大部分門店還是在盈利的。
第二件事,便是百貨業高峰論壇上帶來的消息。
6年來首次同比增長進入個位數,傳統百貨業受到的沖擊自然是不言而喻。但是這并不是百貨業遇到的最大問題。實際上,大部分百貨企業都在當前的環境中進行著調整,而百貨業究竟該往哪個方向發展?這才是最需要思考的問題。
銀泰改名了,老佛爺回京了,梅西帶著其在華的“私生子”佳品網上線了,甚至連“中國百貨第一家”的王府井百貨都已經開始多元發展了。這其實也在證明著,廣闊的百貨市場還在,甚至在擴大,只是需要我們改變一種玩法。
(《中國商報·超市周刊》 記者劉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