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基層農村連鎖的念頭第一次進入我的大腦時,我對農村零售業充滿著迷茫和忐忑,農村地域廣闊,村落分散,消費水平低,假冒偽劣產品猖獗,讓我對基層農村的消費理念產生了恐懼,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的兒子,農民的思想和消費意識同樣讓我感覺,老百姓攢錢不容易,花錢更難,一時間感覺自己像是走進了一個死胡同。
大學畢業后,我還是回到了家鄉,一個不知名的三線城市,在位于農村的家里,呆了兩個月,與開商鋪的親戚朋友交流后發現,現在店面的產品(非暴力產品)一般盈利在售價的20%到30%之間,其中還存在較大的庫存,且售價不穩定,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鄉里鄉親的可以打價銷售,一些滯銷產品有時候還需要賠本銷售。
一個做老北京布鞋的店面,擺設很簡單,兩個貨架,店鋪面積為30㎡左右,產品主要是20元左右的老北京布鞋,其中最高鞋價在50元左右,平時銷售約每天150元左右,利潤為40元左右,集市時最高銷售為600元,利潤為150元左右。
銷售日用品副食的商鋪在我們一個村(小集市)有4家,規模都在100㎡左右。其他店面還有理發店、小型服裝店、家電店等常見店鋪。除了超市之外,其他店面的日利潤在均在200元以下。
在主干道上還有不少的位置被閑置,當我問這么好的店面怎么不做點生意,空著多可惜,得到的答案最多的就是不知道做什么好,沒錢投資,擔心有風險。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慮,這些問題確實是最合理的解釋,他們的錢都來之不易,萬一選擇的項目不好,把錢賠進去,得不償失。我知道的在這條干道上就有兩家店面臨這個問題,一個已經停業,服裝店,進貨成本太高,銷售量較少;一個面臨停業,開業不到一年,做超市的,原因是競爭激烈,積壓產品過多,資金周轉困難。
除此之外,我還考察了我家附近其他地方的沿街房和商鋪,大部分的情況是這樣的:
有好的地段卻沒經營的:沒有好的項目,有錢不知道該往哪里用;有項目,沒有資金;出租空房子,70㎡左右的沿街房2000元到3000元/年【是每年不是每月】。
在沿街地段經營項目的:經營范圍很局限,存在較大競爭;小項目一般是在家照看孩子的婦女在看管,大項目一般是一家人在經營,沒事的時候關門或者去做別的業務。
當我問及家人,在農村出售led照明燈如何時,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理由是現在農村沒有賣這個的,大家都不認同這種產品,我沒有去爭辯,因為考慮的角度不同。
通過兩個月的觀察,我對農村連鎖又有了新的認識,農村連鎖可以做,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農村,我將優勢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村落相對分散,但是在某一范圍內都有一條主干道,來往人員較多,且這些位置大多已經有商鋪的存在;
2,基層農村的人工費用和房屋租賃費用低,這點事城市沒辦法比的;
3,基層農村的長居居民比較容易把握,以老人和婦孺為主,產品定位明顯;
4,看事物的眼光不同,角度不同,農村人有膽量的人少,總是喜歡跟風,不管是購買還是出售產品;
5,能夠利用已有的B2B電商模式、廣闊的網絡資源找到更合適的貨源更低廉的價位;
6,能夠找到更合適的銷售模式,在減免庫存的前提下,避免競爭,做到盈利雙收;
做好這些考察,利用網絡和市里的資源進行論證,在此期間為了生計,在其他公司上班,下班后繼續論證。得到的結果又讓我陷入沉思之中。
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適合農村發展需求的產品較少;
二,在此之前有不少地區已經在做農村市場,大部分是商企聯合,且發展迅速,加上政府政策的改變,有實力的企業開始滲透進農村市場;
三,資金鏈龐大,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
四,新合作、商超對接、萬鄉千村工程在當地有所發展;
帶著這些困惑,我開始瘋狂地找尋對我有利的信息和資源,不甘心就這樣放棄這個在眼前的機會 ,那時我告訴自己,大不了用5年的青春做賭注,成功與否還需要看腳下的路和自己的心怎么走。
慢慢的我發現,沃爾瑪、海爾、阿里等大企業開設將視線對準了社區發展,我開始著急了,加之生活的壓力,我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個空想家,只學會了用大腦去思考,卻沒考慮如何如果項目開展我會遇到多少為止的困難。
在紛亂的思緒中,我開始關注細節,在對曾經一些對農項目失敗的案例進行分析的時候,卻意外的發現他們的失敗大多是細節上的失敗,因為他們不了解農村市場,對農村的消費理念認知有偏差。
問題最大的幾點包括:下派員工進村銷售:員工對農村不熟悉,吃不了在農村的苦,一方面不愿意下農村,另一方面老百姓不買這些外來人員的賬;宣傳方式:在農村的宣傳和在城市中的宣傳是大相徑庭的,農村對產品的認知很大程度上考得是口碑,而不是鋪天蓋地的廣告;產品定位:因為缺乏對農村的充分認識,所以在產品選擇方面出現巨大漏洞,致使產品嚴重滯銷;
了解到這些后,我又開始對現在的政府政策和正在實施的一些農村項目進行了分析,分析后的結果讓我重新找到了希望。就我們當地而言,政府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對當地政府有利的項目上,從真正意識上為老百姓謀利的政策不是被擱置就是被曲解了;已經在開發的商企對農項目主要集中在市、縣一級,在鄉鎮一級的都很少。外地的類似成功項目,其最大程度也是到鄉鎮級別,真正的基層農村項目很少,而且還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農村,與三四線城市的農村無緣;
在做以上分析的過程中,我先后換掉三份工作,其中最后一個工作對我很有影響,就是這個公司的經營管理理念,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讓我對企業的經營發展有了很好的認識,所以在我制定 經營計劃的時候,很多的想法創意都來自于這個企業。
到此,我對基層農村連鎖項目,充滿了信心,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轉換角色不斷的進行分析,最終得到了一份較完整的商業模式,在別人眼里看似不倫不類,有人說是直營店,有人說是O2O,我自己都不知道這個模式算是什么樣的模式,當我知道,這個模式是目前而言,最適合基層農村的模式。
最好充足的準備后,我開始對外介紹我的項目,聽聽親戚朋友們的意見,得到的結果卻是讓我高興地反對意見,爸媽以為我瘋了,朋友以為我不切實際,做白日夢。一開始我就遇到到會是這樣的結果,但是我沒在意,繼續在我的項目上面完善細節,這樣又過了一個月,這一個月我沒有去上班,而是不斷地在“做白日夢”,在此期間有兩件事讓我信心百倍。
在創投圈,一個融資網站上看到市里有家公司和我做的模式類似,然后一層層的找到這家公司,當時用應聘者的身份與公司人員進行交流,因為老總不在,所以沒見到老總,與他手下的一個經理交流過之后,這位經理說了一句話:老總做的這件事,不僅僅是在中國就是全世界也沒有第二個做的。我當時說我很佩服老總的勇氣,老總這個項目的智囊團是上海的,而且其自身也有這個實力,原來做的一個電商產品非常暢銷,但是他做的是市里的市場,聽完這位經理對這個項目的描述,當時就有一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覺,奈何自己只是一個鐘子期的項目,想靠這個idea拿到融資是很困難的。
以為曾經創過業的朋友,經常和我交流心得,前段時間過來看我,在飯前我將我的項目告知于他,他開始也表示反對,然后我讓他詳細的提出反對理由,他一連問了我近兩個小時,從大局到細節,有些甚至是我考慮過但是沒納入項目的問題都被他問到了,在我口干舌燥的講解了近兩小時之后,他表示愿意合伙,一起做,即使第一年一分錢工資沒有都可以。知音難覓,我算是真正的體會了一把。
歡迎各位前輩前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