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電腦老師
知道兒子懂電腦,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事了。
一天,一朋友來找我,說是市里晚報社會部招記者,讓我陪他去試試。世間的事真是千奇百怪,他到沒被聘上,結果我卻接到報社的電話,讓明天去上班。一想,單位的工作又不多,整日辦公室里聊天,記者又無需坐班,兩邊都不耽誤,兩全其美。
第一天上班,主任把我們叫到辦公室,告訴我們,報社是無紙辦公,只能用電腦寫稿,用電腦傳送。這一下子,我傻眼了,來到自己的工作臺,不知電腦該如何打開,更別說用了。
回到家里,跟老婆和孩子一說,兒子說:“不要緊,你說我打。”就這樣,一個八九歲的孩子成了我的“秘書”,我的電腦老師。
兒子告訴我,學校有電腦室,他是這樣學會用電腦的。
一個星期后,主任把我叫到辦公室,說道:“你讓孩子給你打稿子不行,你要自己學。”“我基本會了,明天就自己打。”我回答。
與整天爬格子比,電腦太神了。從此,家里就有了286、386、486、586,奔騰1……,W98,后來的XP。電腦飛速發展,兒子茁壯成長,我跟在兒子后面,學會了上網。
入伍后,因他懂電腦,被分配到司令部,負責機關的電腦維護。退伍后,分配到一家央企的保衛處,也正是因為電腦,又被調到總經理辦公室。我們家經常是“電腦維修部”的樣子,親戚、朋友、同事的電腦,兒子為他們維護,為他們組裝,有求必應,樂此不疲。
記得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也許兒子就是如此吧!
直到今天,我對電腦的很多功能還不會用,只是把它當作工具,歸根結底是沒有興趣,另外,有兒子這位老師,還愁沒糧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