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CO樂購再關店 四大癥結拖累中國區業務 在去年連關4家店后,TESCO樂購今年在華將繼續關店。
《第一財經日報》昨日從TESCO樂購中國區獲悉,開業10年的樂購上海鎮寧店將于今年5月底正式關閉,而作為中國區首店的上海長寧國際體操中心樂購店今年年底租約即將到期,目前還未續約。
知情人士表示,缺乏自有品牌、賣場定位過低、開辦費用高企、裁員后支出未受控制是目前TESCO樂購在華遭遇的四大瓶頸。
就在昨日,英國方面傳出消息稱,TESCO樂購正擬在華引入戰略投資者,計劃成立合資公司。盡管TESCO樂購中國區并未對此回應,但業界認為,以目前其在華發展遭遇的種種困難來看,希望引入投資者來分擔壓力也不足為奇。
去年,TESCO樂購關閉了安徽蚌埠涂山寶龍城市廣場店、江蘇常熟店、泰州華鉅活力城店和遼寧鐵嶺廣裕店。官方解釋關店是整體策略調整。
而對于此次關店原因,TESCO樂購中國區方面表示,是因與業主方租約到期。TESCO樂購內部人士透露,業主方并不愿意繼續合作,在合作期間雙方也發生過一些不十分愉快的事情,如今租約一到期也就“分道揚鑣”了,但此店的關閉的確可惜。該店已開業10年,屬于零售業界并不多見的生意不錯的門店。
與此同時,另一家業績相當不錯的上海長寧國際體操中心樂購店今年年底租約也即將到期,“目前還沒有續約,我們還是希望繼續與業主方合作。”TESCO樂購中國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不過,記者從側面了解到,由于長寧國際體操中心將進行業態重新調整,未來將更主張做體育賽場業態,而不太會引入超商業態,因此,該店能否續約也面臨不確定性。
就在日前,有消息稱,開業4年的青島四方樂購店擬在6月關閉,目前當地經銷商已經接到了關店通知。
不論是何種原因導致關店,TESCO樂購在華業績壓力巨大是事實。根據公開資料,盡管TESCO樂購早在2004年就進入中國市場,但目前整體仍處于虧損狀態。外媒數據顯示,去年,TESCO樂購在華銷售額為14億英鎊(約合132億元人民幣)。
“造成關店和此前裁員等舉措與TESCO樂購進入中國區后的一些戰略失誤有關。首先,TESCO在海外最大優勢是自有品牌商品,其在英國市場有超過40%商品都是自有品牌,這類商品能突顯企業價格優勢并增加直銷能力,可惜目前其在華幾乎沒怎么引入自有品牌,目前占比僅在10%以下。”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其次,目前華潤萬家等都推出了高端超市,但TESCO樂購在華定位一直上不去。知情人士表示,盡管賣場是平價連鎖,但可以通過推出子品牌做稍高端的業態以增加利潤,TESCO在海外有非常強大的直采團隊,其實在中國區其也有采購辦公室,但由于模式不同——海外市場直采,中國區要通過經銷商,于是很多進口商品的引入存在困難,讓TESCO樂購在華難以提升定位和消費單價。
在分析人士看來,受經濟形勢等影響,從去年開始,整個零售行業也進入冷凍期。北京暉邑零售商管理咨詢公司首席咨詢師劉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超市都在小型化,超級賣場的模式在中國已經斷路。”
就外資賣場來看,杜巖宏指出,前期外資商家依托政策優惠,在拿地、稅收等方面享受著優勢,并且在經營管理、資金等方面具備優勢,進行快速的全國擴張,但在本土化、消費者方面卻沒有過多的研究,同時近年來人工租金成本的上漲也極大的壓縮了其利潤水平。
大賣場的高增長擴張到頭,企業必然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在業內人士看來,較之大賣場業態,帶有生鮮、更為便民的社區商業發展前景顯然較為明朗。在黃文杰看來,除了小店模式受歡迎外,下沉渠道亦是很多企業在做的事情。
不過,TESCO樂購中國區也意識到上述問題,因而其此前試水商業地產,希望以新業態提升定位。比如目前其在華有118家賣場、1家樂購天地、10多家TESCO EXPRESS快捷店和數家樂都匯。其中樂購天地和樂都匯就是結合綜合業態、招商和商業地產的“升級版”產品。可惜TESCO英國總部鑒于中國市場太過復雜而轉變策略,暫緩了在華商業地產項目開發,這也引發此前樂購中國區地產板塊與零售板塊合并甚至裁員的風波。
知情人士坦言,去年的裁員原本是為節流,但在削減部分員工后,由于缺乏人手,于是TESCO樂購中國區將部分業務外包,而有時外包的成本還高于原本的員工工資,似乎并未能很好地起到節流作用。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樂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