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全方位、持續性的變化,給企業帶來的挑戰是空前的。面對中國的變化,企業要在中國市場做強做大,必須把握好以下幾點:
1、如何準確地預測中國的發展趨勢,把握中國的發展動向?
2、如何辨識中國的成長動力?
3、企業如何建立自己的特色,突出自己的個性?
4、如何應對中國的多元化市場,服務不同的消費者?
5、如何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
在變化面前,企業只有適應變化,以消費者為中心,因顧客而變,突出自己的優勢,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贏得市場。筆者提出以下粗淺建議,來拋磚引玉。
1、面向未來,緊跟國家趨勢
人道敏政,地道敏樹,經營商業,必須圍繞人的需求來展開,商道首先要符合人道,人是跟隨國家政策變化的,對國家政策反應靈敏,這就需要商家也要緊跟國家政策,把握國家投資重點,規劃自己的業務。
2、由“活命”轉向“使命”
由“活命”轉向“使命”,也就是從強調生存,追求銷售額的具體目標,轉向企業的使命和愿景,建設企業的文化和戰略,通過文化來塑造企業“文明的競爭力”。企業不光要埋頭做業務,更要抬頭眺望企業使命與理想。使命雖然是一種精神追求,但對業務產生的影響是正面而持久的。
使命與利潤密不可分。使命是企業行動的根本動力,而目標,包括戰略目標,只是完成企業使命的具體步驟,目標一旦達成,就會死亡。如果企業使命萎縮,企業就開始衰敗,沒有使命與愿景的企業,更是不堪設想。
3、用好終端,倒逼產業鏈
作為零售商,要利用好店面的終端銷售信息系統,通過數據分析,明確消費者的需求,及時調整產品線。在網絡購物風風火火的情況下,零售商還可以借助網絡平臺的數據,來調整采購產品品類,對網上銷售的爆款商品,完全可以進行訂單采購。參照網上銷售價格,壓縮中間環節,改造自己的進貨渠道,再造自己的業務鏈條。
4、突出差異化,打造自有品牌
基于在消費者數據上的優勢,零售商要根據顧客的反饋,進行產品設計,根據顧客喜好的材料、款式,設計自有品牌的產品,只有這樣,才能與其它商家產生差異化。
5、轉變觀念,從消滅競爭走向消化競爭
作為零售商,要調整經營定位,從以產品為中心轉向產品與服務一體化發展。原來以產品為中心的經營方式,在電子商務的沖擊下,沒有價格優勢,只能會淪為網商的體驗店。同時也要看到,顧客既然選擇來店體驗,說明實體店仍有獨特的價值,商家要設法提高服務,建立開放、友好和誠信的服務氛圍,來贏得消費者,讓消費者獲得經濟與情感上的雙重回報,用服務的差異化來化解產品價格上的劣勢。
作為廠家和代理商,要轉變對網購的抵制觀念,圍繞網購帶來的競爭,重新規劃業務模式。廠家要賦予代理商區域配送、線下支持線上銷售的功能,代理商要整合網絡銷售訂單,服務區域消費者,廠家、代理商與零售商要互相合作,同時開展線上與線下兩個市場的銷售,整合業務鏈,共同服務不同的顧客,賺取多級利潤。
6、設法降低成本
沒有差異化,就必須在低成本上獲得突破。企業可根據自己的業務特點,調整組織結構,轉變用人策略,利用社會化的服務,如物流、鐘點工、老年人力資源的運用,可以在合法的基礎上,加大對“媽媽幫”人才的使用,利用老年人經驗豐富、時間寬裕的特點,雇用老年人進行市場調查,詢價和產品體驗方面的研究,來提高店面的經營能力。
7、重新定位總部與分店之間的關系
基于中國市場的多元化,連鎖經營企業不可能用一個標準來通吃中國市場。
總部要根據地域特點,重新定位分店與總部的關系,建立靈活對策,照顧到區域差異,給分店更多的決策權,而總部更多的是建立標準,服務好各個分店,讓分店大膽創新,建立消費者導向型的決策機制,跟上消費者的變化步伐。
8、實體店與線上結合,兩條腿走路
要在實體店的基礎上,拓展自己的網絡銷售空間,利用新興的媒體資源,做好企業營銷。不在網絡上露臉,可能被整個世界遺忘,而且,很多網絡資源都是免費的,為何不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