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關便利店的討論話題突然在媒體上熱了起來。特別是北京7-11在2012年開放加盟,加盟調價及其苛刻。2013年初關閉20多家門店,上海羅森便利店發展緩慢,遠未達到當初的預期效果,順豐速運跨界經營順豐便利店等等。
租金成本過高成為不少企業、媒體對便利店業近期多處關店的主要猜測。與此同時,華聯網絡便利店相關負責人表示,華聯至今還沒有關過一家店,而且發展的順風順水,在深圳一家有幾十家便利店正式營業。
可見,中國便利店業核心問題不是成本,也不是競爭飽和,而是基本上沒有長開。在幾大業態中,便利店是唯一發展多年,卻并沒有出現幾個像樣的大型便利店連鎖公司的行業。除了上海、深圳等生活節奏快的大城市,其他城市的便利店業乏善可陳。
上海被稱作便利店業的魔都,但相比深圳,網點布局科學性似乎要略遜一籌。上海的一些十字路口,交叉有四家便利店,還都是一個公司的,這大概純粹為了堵同行吧,然后等到夜深人靜,四個店同事能湊兩桌撲克。
深圳便利店主要分布為關內和關外兩種不同類型的便利店,其中關外以美宜佳等便利店占據著主要市場。關內商業中心主要有7-11比較多一點,地鐵站則是萬店通。居民生活線上比如社區、工作區、學校則多是華聯網絡便利店。

華聯網絡便利店的經營模式主要以加盟店為主。很高端、店內通透明亮、商品擺放整齊豐滿、增值服務眾多等特色吸引著眾多的消費者前來消費。
華聯網絡便利店的底子不錯,執行董事擁有臺灣先進的便利店管理經驗以及連鎖加盟體系的構建經驗。在人才和團隊建設、資金投入、網點布局、物流與商品品質把控等方面,都實行以國際化便利店的高標準配置。
“小店并非小事,店小未必銷售少。一兩年內,中國的大賣場公司會越來越重視現有或努力發展標超、社區超市業務,這是細分化市場,方便顧客的必然趨勢。而便利店,假如行業有為企業勵精圖治,未來市場份額提升七八倍也有可能。”某專家說。
只是,已經有顧客開始從一號店等站網購巧克力、大米等食物了。便利店,讓顧客所見即所得欲更強,比網絡和等待快遞的過程更有吸引力,是未來行業機會。
中國的便利店,應該學習當年游擊戰,化整為零,和各店附近居民打成一片,其樂融通,生意必然興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