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2006年人人樂主抓執行力,為什么沒效果呢?以下是我個人對問題的理解,覺得說的對的幫頂下,覺得說的錯了請指點下。
執行力一直是個熱門的話題。公司的管理者一說到公司內管理問題,都不約而同地會提到執行力,都覺得執行力不夠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重大瓶頸。于是,在各個公司,大家都可以看到關于執行力的書籍廣為流傳,然后是總經理在各種會議上不斷大聲疾呼需要加強公司的執行力,批評各級人員缺乏執行力,然后是各位員工開始撰寫閱讀了執行力方面的書籍后的讀后感,并在公司的內部刊物上相互分享。 結果呢? 轟轟烈烈的”運動”卻收效甚微,公司內部的員工行為并任何的改變。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首先讓我們來定義一下什么是執行力,通俗地來講,企業管理人員對執行力的理解不外乎兩個層次:
1) 領導布置的工作能夠完成,同時是按時,按質,按量完成
2) 領導布置的工作能夠完成,同時是超越領導的期望值完成,無論是在時間進度或者是工作質量上。
一般來講,對于大多數的管理人員來說,如果下屬能夠做到上面談到的第一個層次的表現已經是謝天謝地了,能夠達到第二層次的要求根本就是奢求,那我們今天就來談談如何讓下屬們實現第一個層次的執行力。
下屬執行力的強弱取決與兩個要素:第一是下屬的能力,第二是下屬的態度。
執行力是從上到下的過程,大致由老板→高層→分公司→門店→區域→部門→科室→柜組→員工(不一定都是從老板開始)!可以看出中間很大一部分只起到了傳話筒的作用,玩過傳話游戲的朋友都知道會有什么結果,不用我多說了!
相對來說第一個接到指示的最準確!員工的思想相對是比較單純的,就是說基層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俗話說,沒有帶不好的兵,只有帶不好兵的將軍!
案例1:某店某區安排主管、助理迎賓,每天每人3小時左右,執行了一周,效果較好。其店即安排所有主管參加,每天每人1小時左右,第一天所有主管均到崗。第二天50%左右主管到崗,其他為助理代理。第三天無主管到崗,70%助理,30%員工。第四天70%員工到崗,30%促銷員。第五天10%員工,10%促銷員。第六天,第七天~~~~~~~~~~~無!
案例2:公司要求值班主管參加鎖門清場,基本全是員工完成!成都某店清場疏忽,出現將醉酒顧客鎖在洗手間至顧客清醒后大呼“Help、Help~~~~”
難道都是員工執行力不夠的原因嗎?高層領導看后反思下吧!
人人樂出現這樣的管理,問題不在基層,也不在門店!在于人人樂的多次改革----弄巧成拙!簡直就是逼那些優秀的人離開團隊,人走了怎么運轉呢?外招?不到!只有在矮子里面拔長子,等拔出來的有能力了又走了!再拔~~~~~知道你們那叫什么嗎?以為別人會感謝你嗎?簡直就是逼良為倡,整個一拔苗助長,還不早死!
我有一點建議,不知道可行不可行,下次探討!
別問具體是哪家店,哪些人,沒必要給別人暴光,我也沒那權利,也給別人留點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