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黃放售百佳,花落誰家眾說紛紜,華潤創業、沃爾瑪、私募基金,各有各的“捧場客”,不僅是買家身份,叫價、估值亦相距甚遠。
就在李嘉誠忙于“選婿”之際,百佳潛在買家之一華潤創業,上周五宣布伙拍英國最大零售集團Tesco(樂購),成立一家合營企業,分占80%和20%股權。雙方已同意簽署諒解備忘錄,順利的話,Tesco在內地的131家零售分店,將并入華潤創業。
全城熱議百佳賣盤,華潤創業在這個敏感時刻,落實與英商組成合營企業,不少人認為,百佳真命天子非君莫屬。有基金業人士指出,百佳若由華潤創業╱Tesco合營企業買下,將有助解決“中資獨大”的疑慮。華潤創業突如其來的宣布,實是為收購百佳鋪路。真的嗎?老畢今天且提出若干想法,一探此說有多可信。
惠康、百佳向來在香港超市鼎足而立,分占市場40%和33%。華潤萬家雖為第三勢力,但以其7.8%的市占率,難望“二大”項背。假設以華潤創業為首的財團在百佳的競購中脫穎而出,一舉拿下百佳33%的市場份額,連同華潤萬家原有的7.8%市占率,香港超市“寡頭壟斷”的格局,較和黃持有時代,確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可是,百佳落入華潤創業╱Tesco合營企業之手,是否便能令“中資獨大”之嫌一掃而空?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老畢這樣說,原因有二:一、按照雙方上周五發表的公告,華潤創業在合營企業中占八成股權,Tesco二成,主導權仍在中方手上。對華潤創業來說,“雙劍合璧”有助華潤萬家利用Tesco網點,擴大在內地超市的覆蓋率。
可是,對在中國單打獨斗接近十年、迄今分文未賺的Tesco而言,與其說該項合營意味著中外零售巨頭攜手拓展神州市場,不如承認Tesco努力十載仍一籌莫展,乘著與華潤創業融合,借勢減持中國業務。
二、在和黃版圖中,百佳歸入香港零售環節,并無獨立的財務數據可稽。然而,和黃在承認就百佳展開策略性檢討的聲明中,披露百佳超市業務去年總營業額是217億港元(27.8億美元)。相當于華潤萬家╱Tesco155億美元總營收的18%,比率絕對不低。問題是,華潤創業與Tesco的融合,著眼點是百佳,抑或經營環境遠較香港分散的內地超市?
在國內,包括大賣場、超市和便利店的零售領域,占有率最高者為臺法合資企業高鑫(13.6%);華潤創業和沃爾瑪次之(各占10.9%);家樂福位列第三(6.9%),而Tesco則以2.4%屈居第四位。Tesco內地分店并進華潤萬家后,合營企業市占率將達13.3%,跟高鑫不相上下,明顯壓倒沃爾瑪,跟家樂福距離更遠,不在話下。
Tesco在中國奮戰十年,非但水土不服,還因英國消費疲弱競爭激烈,本國業務亦陷入困境,集團盈利二十年來首次按年下滑。這家英國超市一哥,不僅將內地分店并入老對手華潤創業旗下,近期還從美日兩大市場抽身,集中火力血拼英倫。
百佳最終會否落入華潤創業之手,言之尚早。不過,倘若真的這樣,多半也是由于價錢理想或其他條件令李嘉誠難以抗拒;把華潤創業與Tesco合組新公司,看作中資為“迎娶”百佳鋪路,或因華潤創業添上“英資背景”而認定,集團收購百佳勝算大增,未免皆想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