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依賴過去的經驗
我在伊藤榮堂總公司的時候,曾有段時間每天和干部們一起吃午餐。我們從七、八份菜單中,選擇外賣的菜色,有壽司、多層式便當等等。剛開始的時候,由于某種原因每一家店所推出的外賣都有一定的水準,所以大家吃得眉開眼笑、非常滿意;但是五、六個月過后,即逐漸開始厭膩。許多人因此找籍口不再出席餐會。
雖然我們可選擇的外賣種類非常多,但就是不及家庭料理的多采多姿,結果這種餐會就在大家厭煩之后,不得不寫下休止符。這個事實即說明,不管什么東西,雖然剛開始吃時覺得美味可口,但是連續食用必會厭煩。即使是一流的高級佳肴,連續吃個幾天,也一定會看到就怕,此時就寧可回家吃泡面了。
每到夏季,便利商店都會集中販賣中華涼面、蕎麥面等,以提升營業額。天氣悶熱、沒有食欲、體力不佳,一般人的確都會想吃這些比較爽口的東西,但是每天吃,還是會膩的。
因此身為賣方,就必須懂得配合消費者的心理需要,替換不一樣的商品。
但是我們卻常常會忘了要瞄準消費者的心理做功課,只想到天冷了賣關東煮、天熱了賣涼面,所以如果店家只把蕎麥面當作是夏季的特定商品,那就大錯特錯了。正月新年時,各種蕎麥面就賣得很好;冬季里,冰淇淋的銷售成績也非常亮眼,而且氣溫越低,含乳脂肪極高的冰淇淋越是受歡迎。
從這些實際的狀況來看,我們就知道從前以季節思考進化的模式是錯誤的。因此即使是炎炎夏日,把泡面往前面的架子放,或許也可能會有亮麗的銷售成績。
因此我們要常常假設消費者現在需要什么并進行試驗,我們稱此一過程為假設和檢證,換句話說,為喚起消費者沉睡的需求,從各種角度進行情報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如果夏天一到就坐在店中間販賣中華涼面、蕎麥面,這可不能稱之為假設和檢證,因為這種做法并不含假設,只是照著過去的經驗依樣畫葫蘆而已。
在四季如夏的夏威夷有一家7—ELEVEN便利商店,每一天平均可以賣出60個紅豆包和肉包。
現在消費者的嗜好可以說是變幻莫測,所以我們一定要以最積極的態度,向消費者兜售商品。如果我們能夠不受過去經驗的限制,做更周全的假設,為消費者準備更齊全、更有價值訴求力的商品,營業額比現在好上三、四成,絕對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