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零售企業的迅速擴張和外資零售巨頭的進入,使我國零售業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面對競爭,各大零售企業在商品質量、價格及售后服務等方面想盡方法吸引顧客,降低物流成本已經成為零售企業追求的 “第三利潤源”。
以連鎖超市為代表的零售企業,通過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經營、統一定價、統一結算的方式整合供應鏈條,加強供應鏈的保障能力,快速響應客戶的需要。毫不夸張地說,圍繞倉儲中心開展的物流配送是連鎖經營價值鏈上降低物流成本、產生增值的關鍵環節,是提升連鎖超市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規劃設計第一步
當前,不少連鎖超市企業,無論是國內的京客隆、超市發、華聯,還是外資的沃爾瑪,都在大興土木,改建或擴建自己的倉儲配送中心。對供應鏈實施精細化管理,倉儲配送中心的地位越發受到關注。
作為將 “第三方物流”引入我國的資深物流專家許勝余,多年來一直從事零售業的配送物流研究。他認為,配送是按照客戶的訂貨需求,在物流據點進行分貨、配貨作業,并將配好的商品送交收貨人。它向我們展示了一體化的物流和供應鏈管理。
越來越多連鎖超市的經營者們已經認識到,運作良好的倉儲配送中心可以加速商品流轉、減少商品損耗、降低流通費用水平,使各分店降低庫存甚至是“零庫存”。此外,由于配送中心統一進貨,不僅降低了商品價格,而且也保證了商品的質量,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采購成本。
在策劃倉儲配送中心時,應著重研究物流系統的流程設計。要求各個環節互相配合,使物流的全過程處在一個均衡、協調的系統之中。但是,建設大型連鎖超市的倉儲配送中心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它的規劃設計需要考慮諸多方面,而配送中心的定位尤為重要。
上海華聯配送實業有限公司張平生認為,規劃配送中心,必須要弄清楚定位,配送中心的服務對象是誰?大型連鎖超市經營范圍跨多個行業、多個地區、多個品種;究竟是綜合連鎖超市,還是專業連鎖超市,是食品類的、醫藥類的還是家電類的、建材類的、家具類的;是地區性的、還是全國性的、國際性的等等問題,都是在規劃時必須考慮的。
張平生告訴記者,上海百聯配送有限公司在規劃設計配送中心時,定位于專做賣場。從2006年的1.2萬平方米到現在的近5萬平方米;從最初只為GMS提供配送服務,到為GMS、LCH、家樂福等賣場服務。百聯最初的科學定位,對其配送服務的擴大升級功不可沒。
除此之外,服務范圍、配送流程優化、配送中心的設施設備及人才隊伍的選擇與組建,都是在策劃建立配送中心(公司)時必須考慮的問題。
緊緊銜接上下游
作為現代物流方式和優化銷售體制的配送中心,它把收貨驗貨、儲存保管、裝卸搬運、揀選、分揀、流通加工、配送、結算和信息處理,甚至是包括訂貨等作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多功能、一體化和全方面的供貨樞紐。
在流通領域實施一體化物流的過程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供應商(生產企業)、配送中心和零售商三者之間的協調問題是至關重要的。從世界各國連鎖超市的成功經驗來看,連鎖經營方式之所以能產生高效率、高效益,就在于連鎖超市實行的是統一采購、統一配送。通過對商品的集中保管、按需配貨、統一配送,實現了物流 “最小環節、最短運距、最低費用和最高效率”。
配送中心處在供應商 (生產企業)和零售商的中間,是多功能、集約化和低成本的供貨樞紐,配送中心的功能是否完善、運轉是否高效,也成為連鎖超市對供應鏈精益化管理的關鍵所在。
通過對物流量的精細分析,優化配送中心的作業區和商品布置,從而大幅提高配送中心的儲存能力和揀貨效率;合理配置和使用裝卸搬運設備,通過貨物集裝單元化,作業條碼化,提高裝卸效率;通過降低揀貨作業的差錯率,減少逆向物流成本,都是配送中心與上下游企業建立良好的倉儲和配送協同的重要環節。 (現代物流報 記者隋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