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兩節”,大超市牛奶區出現了奇怪的現象:一邊是堆滿過道的各種牛奶禮盒,另一邊貨架上卻空著一大塊,售價兩三元,最受顧客歡迎的“利樂枕”包裝純牛奶集體缺貨。對此,有乳品企業稱“供不應求”,也否認了醞釀漲價的傳言;而超市方面則上演“搶奶大戰”,直接派車到奶企的周轉中心“截貨”。
過道堆滿禮盒
貨架空著大半
昨天下午5點多,剛下班的史先生沖進超市,直奔牛奶冷柜,抓起6袋三元牌“特品鮮”放進購物車。他告訴記者,家里老人和孩子每天都要喝奶,但最近那種保質期長的“利樂枕”包裝純牛奶特別不好買。“因為沒有那種紙質軟包裝的純牛奶,我現在必須隔兩天就來一趟,買這種保質期只有三四天的‘特品鮮’。”
在雙井附近某大型連鎖超市,牛奶銷售區的“貨源不均”格外明顯。晚上六點多,三四名理貨員正在滿頭大汗地上貨,蒙牛“特侖蘇”、伊利“金典”和“舒化奶”、三元“極致”等牛奶禮盒堆成小山,過道里還有很多售價昂貴的進口牛奶。但牛奶禮盒旁的貨架卻空著一大半:市民經常購買的各種紙質軟包裝“利樂枕”純牛奶集體缺貨。貨架上放著零星的“蒙牛利麥香早餐奶”,還有一些草莓、核桃味的調味奶。
旺季供不應求 否認醞釀漲價
“純牛奶袋裝的都缺貨!”在卜蜂蓮花某門店,理貨員斬釘截鐵地告訴記者,“你買大箱盒裝的吧,袋的最近來不了。”
“這么缺貨,牛奶是不是又要漲價了?”每天下班都要先去超市“搶奶”的史先生覺得很疑惑。8月份,蒙牛、伊利剛剛將液態奶的價格上調,最大漲幅達17%。
“今年以來市場需求旺盛,與往年相比有大幅增長,的確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三元牛奶有關負責人給本報記者發來說明稱:因為奶源“增量有限”,無法滿足產銷要求,因此市場上偶爾會出現缺貨和斷貨現象。三元否認了“醞釀漲價”的說法,表示近期沒有調價計劃。
伊利也表示,超市的缺貨“可能與訂貨量和品類有關”。
節前乳企偏向高端奶
普通純奶進貨靠“搶”
“我們對利樂包純牛奶的訂貨量沒有變化,從超市的角度來看,我們最不希望缺貨,讓消費者空手而歸。但現在缺貨就是這么嚴重。”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連鎖超市高管告訴記者,超市也加緊了對供應商的要求,但收效不大。
這位高管向記者透露:因為“兩節”將近,乳企的生產和銷售重心都偏向了利潤更高的牛奶禮盒,包括極致、特侖蘇、金典等,高端奶貨源充足。“這也是一種營銷手段,乳企意圖沖擊一下節日市場,能有更高的盈利。但這樣的確會給普通消費者帶來不便。”
物美集團新聞發言人則向記者表示,為了盡量保證普通純牛奶的供應,超市現在甚至要派專人專車“截貨”:“一些乳企在北京有周轉中心,我們的車直接去那兒等著,奶一到就先搶下來運回超市,盡量保證顧客的消費需求。”
追問
為啥高端牛奶很少缺貨?
“奶源不足”導致了普通奶缺貨,可售價昂貴的高端牛奶禮盒始終供應充足。在日常的宣傳中,企業一直標榜高端牛奶的“純凈奶源”,強調奶源的珍貴與稀少。這卻讓消費者產生疑惑:為啥高端牛奶很少缺貨?按理說奶源應該更少更珍貴啊,難道高端奶與普通奶用的是同一奶源?
將來會不會“變相漲價”?
普通純奶臨近節日缺貨釋放出一個信號:乳企更偏向于能帶來高利潤的高端牛奶生產與銷售。 如此,就產生了一個追問:在節日時段結束后,乳企會不會逐漸減少平價純牛奶的生產,將更多的力量投放在生產高端奶上?或是利用換包裝、減容量等“隱性手段”變相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