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為電商(專題閱讀)降低物流成本的關鍵。日前,記者從第15屆中國連鎖業會議的便利店專題論壇上獲悉,早年前北京好鄰居(拓展選址信息)與京東聯姻,好鄰居便利店提供京東自提服務,不過日前雙方已經“分手”。而業內紛紛指出,便利店與電商合作存矛盾點,便利店被指雞肋。
至于分手原因,好鄰居董事長陶冶給出的答案是,這是兩種不同思維的企業在一起合作,京東作為互聯網企業有種“不靠譜”的因子。此外在合作過程中,遇到增加工作量,結算設備差異,自提點快件擺放等問題,最主要的是各自需求點不同。
而便利店曾被認為是解決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最佳合作伙伴。不過,此次在便利店專題論壇上,無論是便利店企業,還是物流企業,紛紛指出雙方合作的難點。
浙江十足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歐再福表示:“便利店解決電商最后‘一百步’,同時增加顧客到店頻率,獲得傭金回報,達到雙贏的目的。但是,雙方合作要實現無縫對接,間接增加成本。”
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首席物流規劃師侯毅坦言:合作存在“矛盾點”,將便利店作為解決電商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有點雞肋,便利店空間有限,同時便利店空間是商業價格,擴充空間做配送不劃算,做大了就沒法做,再做大了不如京東自己做,只能是補充。
對于京東將加大和便利店的合作,京東的物流高管就充滿信心,認為將是京東新的利潤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