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百貨業集體加碼負一樓 轉型要靠“地下”? 曾幾何時,我們在商場的地下樓層只能看到停車場、流動攤販,隨著消費市場的不斷變化,當年的“地下商業”開始變得輝煌起來,曾經并未將地下空間精細運作的商場都轉戰此地,甚至新開的百貨商場、購物中心都將地下作為重中之重優先考慮,不難看出,如今地下商業大有扮演傳統商業轉型升級關鍵點的勢頭,也影響著市民的“第一消費印象”。可傳統百貨業要發展,真要靠地下商業嗎?
地上地下都要玩轉
提起地下商業,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人民路觀前段的地下通道,在軌交4號線開始建設之前,這里每天都是人潮如織。當年冷清的人防設施被開發成了地下商業街,隨著商品的不斷豐富,這里也成了很多人購物的好去處。而在觀前的幾家商場內,地下商業也在多年前開始繁榮起來,最讓大家印象深刻的,也許要算人民商場在負一樓開設肯德基門店了,人民商場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包曉健告訴記者,上世紀末人民商場完成了地下空間的改造,但當時由于有車一族太少,當時很大一部分都被用作倉庫,后來隨著市場的變化,交通工具、家具用品都走進了該商場的負一樓,這其中顯現出商場對地下商業的逐步重視。
不僅是人民商場,以美羅、泰華為首的精品百貨業也在一步步地打造著地下“夢工廠”,據美羅百貨企劃部經理嚴偉宏介紹,在多年之前,美羅的南樓并沒有地下商業,當時那里被用來存放大量的機械設備,而泰華當年亦是沒有太多地下商業的身影,但現如今這些精品百貨商場的地下樓層都是一片繁榮景象,2009年與市民見面的久光百貨更是首先將地下商業挖掘得淋漓盡致,即使多年過去,這里還是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餐飲美食需求。而在石路商圈,人們熟知的石路國際也逐步將地下一層的超市淘汰,轉為現在更為流行的餐飲小鋪。不難看出,蘇城的大牌商場都在將注意力往地下轉移。
兵馬未動規劃先行
看到已經存在的商場在不斷挖掘地下商業空間,新開出的商場自然也看到了這一新方向。兩年前開出的新蘇天地,將地下空間再次拓寬,不僅在樓體之內開設了數量眾多的美食餐飲店鋪,在樓體之外的地下也建造了一排門店,如今,這里已經被小火鍋之類的快速餐飲店占領。商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店鋪的運營,完全是按照大樓建設之初的規劃進行的。而即將在人民路北沿開出的繁花中心,也按照這樣的軌跡進行著地下空間的部署。蘇州哥倫布商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澄告訴記者,在設計整個大樓的時候,地下部分就被用來和地面部分一起規劃,“地下空間已經不是一個配套設施,它的地位正不斷地變得重要,一個良好開發的地下商業,能夠為整個商業體帶來源源不斷的消費力量。”馮澄向記者介紹說,繁花中心的地下商業面積被規劃為18000平方米,其中16000平方米被用作大型超市,其余的2000平方米則被用作其他餐飲美食和生活配套專區,“之所以如此規劃,主要是為了將地下空間打造成滿足周邊市民生活服務需求的時尚集市,所以我們在對這塊地區招商的時候,也對品牌進行了嚴格的篩選,確保消費者得到更高的性價比,享受生活。”
想做地下商業不難
據介紹,我市一些老商場的地下空間早年間都是用作人防,已備不時之需。市人防工程管理處主任邢華森告訴記者,目前,我市大多數老商場都對地下空間進行了改造利用,使得原先毫無生機的地下空間變得熱鬧起來,“但改變地下空間的用途首先要得到人防部門同意,地下空間有‘平時用途’和‘戰時用途’之分,面對日益增長的停車需求,‘平時用途’可以被適當地改為停車之用,但如果不能保證緊急情況下的‘戰時用途’,人防部門是絕對不會允許的,畢竟我們首先要保障的是戰備需要。”邢華森同時表示,隨著如今商場建造規模的不斷變大,不少商場在規劃的時候就優先滿足了人防的需求,但建造結束后的面積已遠遠超出人防的要求,那么多出的面積完全可以作為商業區域來使用。對于這樣的要求,馮澄也用一組數據證實,如今大型購物中心要滿足人防功能需要是再簡單不過的了,“我們地下兩層的面積達到11萬平方米,而商業只占用了其中的1.8萬平方米,滿足人防功能完全不用擔心。”
要轉型還得看地下
不難發現,在百貨商場的地下都安排了餐飲區域,那么以餐飲為代表的地下商業未來發展又將如何?業內人士表示,人們的收入水品決定了地下商業的地位,在大多數商場的地下商業區域,客單價的定位都不高,一般在20-50元之間,而在市民消費的過程中,如果有人將格子鋪一樣的門店經營得有些許特色,消費者往往會沖著這家店而進入整個商場,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地下商業也開始左右市民的“第一消費印象”。泰華商城副總經理項雪松表示,地下商業更多的是用來增加生活形態特色,使得傳統百貨商場擁有更多的競爭力,“Shopping Mall的優勢在于它擁有大量的餐飲配套,休閑也做得很好,作為傳統百貨,鑒于體量擴張的限制,以及服飾上的大同小異,唯有在轉型升級上做文章,而地下商業便成為了轉型的關鍵點。”項雪松說,此外更重要的一點在于,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也為地下商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泰華之所以會如此專注地發展地下功能,更多的是看到未來與軌交的無縫對接,大量的人氣會通過地下商業進入到泰華商城,這也將為傳統百貨業尋找到一條新的發展之路。”
(來源:姑蘇晚報 記者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