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大部分傳統零售商都已經觸電,排名前十的電商僅亞馬遜一家為純電商公司。不管是登陸沃爾瑪,還是J.C. Penney的網店都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在這方面TJX算是異類。TJX旗下的網站(TJMaxx.com,MarshallsOnline.com和HomeGoods.com)每個月大約有400多萬的獨立訪客,網站上也展示了很多漂亮的衣服和家居用品,但這些商品沒有標價,也不能購買。目前,你只能從TJX的這些網站上買到禮品卡。
我在前面的文章分析了唯品會和TJX模式上的差別,事實上并不是TJX不想做電商,而是這種模式操作起來有不小的難度。早在2004年,TJX美國下屬的TJ Maxx 和Homegoods就上線了電子商務網站,不過在短短一年多之后就宣布關閉,主要的原因是銷售狀況不好,據稱虧損了不少于1500萬美金,這樣TJX的第一次電商之路宣告失敗。
究其失敗的原因,最主要的還是與TJX這種基于機會主義購買的品牌折扣模式有關。這種模式下的電商對企業管理系統和管理效率的要求非常之高,具體表現如下:
電商改變了TJX底層的商業邏輯
在實體店內,TJX的商品更新極快,幾乎消費者每次進店商品都是不一樣的,這極大地刺激了消費者的沖動性購買,TJX將自己的商業模式描述成建立在機會主義的購買模型上。除此之外,圍繞不同地方的特點,TJX針對店內的商品做了很多本地化的設置,使之更加適合當地人的品味。而對于電商網站來說,為每次打開網站的消費者都帶來新鮮感,并刺激沖動性消費是非常困難的,更難的在于在線上TJX這種本地化的優勢幾乎不存在了,任何人打開TJX的網站看到的商品基本都是一樣的。
復雜的庫存管理系統
TJX目前大約有來自于60多個國家的1.6萬個供應商,TJX從他們手中收購過季的商品,并低價出售,幫助這些供應商清理庫存。相較于其他的電商公司,TJX拿到的貨源是多款式但數量不定的,而且品牌折扣的模式就使得商品的入庫和出庫非常快,這就對商品的存放、庫房的管理以及訂單生產等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這種要求不僅僅體現在復雜的倉庫管理和訂單生產系統的設計上,更涉及到較高的倉庫管理水平。這對于一個初涉電商的傳統零售商來說無疑是一場噩夢。
極高的執行難度
庫存管理方面的難度只是其中之一,TJX式尾貨清理的商業模式預示著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就意味著公司需要快速的行動,并且很多看似簡單的任務就需要耗費非常多的時間。拿商品上架來說,由于商品的樣式非常多,而且每款數量不定,如何將商品有效地陳列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且為商品拍照也需要消耗較多的時間。
因為上面這些原因TJX的電商之路并不順暢,而線下的業績卻是逐年走高,尤其是美國金融危機之后,也正是這種區隔使得TJX并沒受美國發展迅速的電商業務影響。當然TJX是一種特殊的零售業態,不過他帶給我們的啟示是線下商業要去做更多的差異化,差異得線上不能替代了,也就可以和諧發展了。
不過為了擁抱電商這種未來的趨勢,TJX還是要再戰電商了。在2012年的業績分析會上,TJX的CEO Carol Meyrowitz宣布公司即將重新啟動電商戰略,并已經雇傭了一批電商專業人才研究公司的電子商務計劃。 Carol將電子商務稱為TJX沖擊400億美元銷售的一個重大機會,但也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她同時表示TJX在這件事情上并不著急,進入電商沒有時間表。
TJX在2012年12月完成了對美國老牌的網上戶外運動裝備網站Sierra Trading Post的收購,邁出了進軍電子商務的關鍵一步。TJX總共出資了2億美金,收購的標的還包括Sierra Trading Post的辦公室、倉庫、呼叫中心以及四個奧特萊斯商店。
經歷了上次的失敗,本次TJX的電商會選擇什么樣的模式我們仍需拭目以待。
(作者:貞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