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看他
樓主
7-ELEVEN零售圣經,讀書筆記,第46天,消費者對商品的惠顧性 。
新浪微博:零售創新
由消費者對店鋪的相信、親切感、滿足度、期待感等之累積于日常認識所形成的店鋪印象,我們稱之為消費者對商店的惠顧性(Store-Loyalty)或忠誠度。就因為消費者對商店的惠顧性有優劣之分,所以同樣一種商品,在各店所呈現的銷售成績是不相同的。
除了整齊清潔、態度親切之外,如果這家店所沒有的商品,或者同一種類的食品,味道卻比較美味、新鮮時,都會讓消費者覺得這家店有魅力。所以并不是一年到頭擺著同樣的商品,就可以提升消費者對商品的惠顧性。
例如,臺風造成停電,大家都需要蠟燭時,其它店沒有貨,只有7-ELEVEN有;亦或者朋友發生不幸,臨時需要奠儀袋,也是其它店沒有,只有7-ELEVEN有時,自然就能讓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個時候,就可以感覺到消費者對商店的惠顧性了。
然而,我們的想法卻往往都和顧客背道而馳。例如,附近的商品缺貨時,我們會認為自己的店也缺貨是情有可原的、而莫可奈何的。但是從顧客的立場來看,他們會認為“搞什么!7-ELEVEN和其它的店也一個樣嘛”如此一來,就無法提升消費者對商店的惠顧性了。不管其它的店有沒有貨,只要是符合顧客需求的商品,我們都應該要一應俱全。
對于這個問題,我還希望大家能夠更進一步假設,如果7-ELEVEN沒有貨,但是其它店有時,顧客會有什么反應?“對不起,沒有貨了!”如果門市人員丟下這一句話,就讓顧客回去了,我們之前辛苦所建立的信賴關系也將隨著顧客的離去而化為輕煙。
這個時候,如果門市人員說的是“我想你去某某街的店,應該會有喔!”顧客馬上感受到了“親切”,這就是站在消費者立場替消費者著想。這句話也無形中將缺貨所帶來的損失減低到了最小。
但是大部分的人心態模式卻是,不告訴顧客其它店有貨,讓其它的店也爭取不到顧客,所以才會一句“對不起,沒有貨了!”就了結了一樁買賣。說穿了,這就是一種賣方極為狂傲、任性的自我判斷。
總之,凡事都要站在消費者的立場著想,是經商的基本原則。
---------------------------------------------------
新浪微博 零售創新,QQ 群 36525981 零售人生,歡迎零售業的朋友加入,加入群請注明所在地區,單位,真實交流,共同學習。
| 只看他
3樓
零售需要堅持,更需要以顧客為中心。
---------------------------------------------------
新浪微博 零售創新,QQ 群 36525981 零售人生,歡迎零售業的朋友加入,加入群請注明所在地區,單位,真實交流,共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