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盛日前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其2013年的業績大幅下滑,公司凈利潤更是暴跌近六成,成為公司上市以來業績最差的一年。為了挽回頹勢,百盛表示,今年或將涉足購物中心的開發及運營。報告期內,集團對現有旗艦店進行翻新和改造,銷售已有了改善,同店銷售微跌 1.8%。報告期內,百盛對上海淮海路店進行了硬件的翻新改造,并調整了部分品牌。升級后,百盛還進一步提升了地下一層的餐飲比例。
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公司銷售總額為174.81億元,同比僅增長4.3%。除了銷售額略有上升,公司同店銷售額、同店經營 利潤以及母公司所有人應占利潤均出現下滑。其中,同店銷售額下降1.8%,同店經營利潤下滑15.1%,凈利潤更是大幅下滑了58.4%至3.54億元。 這是百盛自去年遭遇上市八年來首次凈利下滑后,業績的進一步惡化。
對此,百盛商業在報告中稱,2013年對中國大部分零售商都充滿挑戰:全球經濟前景未明,中國經濟轉型中GDP增速低于往年,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亦為2007年以來最低。
除了經濟環境因素外,百盛還解釋了2013年業績表現疲軟的原因,一方面,上海旗艦店因大型翻新計劃而需要暫時停業。其次,持續的地鐵工程導致包括 無錫、南昌等地5個重點旗艦店業務運營受顯著影響。此外,由于計劃關店的加速折舊和提前終止租賃合同的罰金準備也影響了最后的財務數據。
年報顯示,2013年,百盛商業配合集團的擴張政策,開設了6家門店。截至2013年末,百盛商業在中國37個主要城市共擁有58家門店。但是隨著 門店數量增加的同時,虧損也在增長。百盛在報告中指出,公司在2012年和2013年共分別新開4家和6家門店,共計虧損1.93億元。
伴隨著業績大幅下滑,百盛還公布了行政總裁陳漢民辭職的消息。同時,百盛委任張瑞雄為臨時行政總裁,直到按程式完成行政總裁選任,張瑞雄為集團現任商品部高級總監及南區首席營運官。去年5月,百盛創始人鐘廷森重新執掌百盛,并對集團經營策略做出調整。
百盛表示,未來將繼續執行完善的擴張戰略,在現有市場或鄰近城市開設較少但規模更大的新店。值得一提的是,為保持競爭優勢及豐富其收入來源,百盛未 來計劃涉足購物中心開發及運營,為客戶提供全方位購物及娛樂體驗。同時,百盛方面還在試圖以“獨家代理”的形式獲取競爭力。百盛方面表示,集團將物色與國際知名品牌獨家合作的可能性,最終讓店內品牌組合得到優化,打破同質化競爭。
事實上,除了百盛外,去年實體百貨商家們的日子都不好過。近日,上海市商業信息中心發布抽樣監測結果,2013年,上海54家百貨商場銷售額共計實 現零售額309.93億元,同比僅增長0.2%,不及天貓淘寶一天的銷量。雖然用極端的銷量進行對比有純粹賺眼球的嫌疑,但是,傳統百貨業江河日下的現狀 似乎已經成為外界的共識。
電子商務的崛起,無疑成為零售業中最大的“搶蛋糕者”。近年來實體商場逐漸尷尬地淪為網購一族的“試衣間”。不難發現的是,實體百貨業銷售量下滑較大的品類,也正是方便網絡購買的品類,比如服裝、家電、IT產品等,甚至一部分奢侈品也因為奢侈品電商的迅猛發展而產生分流。
為了抵御電商的沖擊,挽回頹勢,實體百貨商場也開始紛紛“觸網”,但是面對電商巨頭,剛剛起步的實體店們“觸網”的效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實體百貨商們也在謀求其他的出路。
(來源:上海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