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互聯網思維」這個詞已經爛大街,但傳統行業從業者似乎依舊有些摸不清頭緒,在云里霧里迷茫。在小曹看來,「互聯網思維」這個概念脫胎于傳統行業,并沒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只不過把通俗的東西、應該做的東西整合了一下,包裝了一下,換了張皮來給使用者自己貼金而已。
為何說是給使用者貼金的?因為到現在為止,互聯網的各路神仙小鬼都沒有給出「互聯網思維」到底是什么樣的、有什么樣的、做什么樣的思維。如若不信,谷歌一下,看看各種正經的、奇葩的、通俗的、難懂的解釋,自然明白。
如果讓小曹來描述互聯網思維,應該是:「一個企業在互聯網時代生存、發展、壯大的思維準則」。這個準則是由最初的「互聯網企業生存、發展、壯大的思維準則」發展而來的。而無論如何演變、發展,互聯網思維始終在一個框架下:企業生存、發展、壯大的思維準則。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做正確的事。
做正確的事,做該做的事的傳統企業,發展的歷程,每一步都是符合所謂的互聯網思維的。不信?看看小曹的解讀吧。
如果掰扯成功企業案例,實在太多,小曹寫到胡子發白也寫不完,而且,寫案例容易被坑。柯林斯牛逼吧?《基業長青》牛逼吧?牛逼如柯林斯,《基業長青》里寫的那些牛逼企業,不也是該死的死,該殘的殘——大師都摔跟頭,小曹這懂互聯網思維的人,自然不會給自己挖坑,所以小曹聰明的選擇了虛構案例。
小曹沒那么牛逼,就簡單點,假設小曹要開一家便利店吧。咳,只是假設,明天晚飯還沒著落呢,哪有錢開便利店。
開店得選址,選哪里好呢?你說巧不巧,剛好有兩個店面出租,一個在老城區的老牛小區,一個在新市區的小牛小區。
老牛小區覆蓋范圍廣、規劃合理、設施齊全,而且是稀缺的多層,雖然舊了點,但入住率100%,居民數達到5萬人,只因為店面較舊,租金并不貴。小牛小區是新小區,小高層,只規劃了2000多戶,預計能達到5000人,但目前入住率還不到20%。由于居民少,客流少,店面租金竟然和老牛小區的租金一樣。那小曹該如何選呢?
這可難不倒有互聯網思維的小曹,咱得用數據支撐,科學分析呀。小曹往兩個小區一逛,立刻下了決心,就小牛小區了:老牛小區都是多層,如果便利店覆蓋方圓500米,差不多是一萬人,足夠小便利店賺個盆滿缽滿了。但是,由于發展了十幾年,老牛小區已經到處是便利店,競爭激烈,小曹開店了也得和老住戶積累感情,沒發展起來就餓死了。而小牛小區還沒有便利店,住戶都是白領階層,1個人的消費能力頂老牛小區10個人啊,這可是不可多得的藍海市場,不選這里選哪里?
你看,這不是互聯網思維里面的市場考察、市場分析和用戶定位么?
店選好了,趕緊收拾店面。小曹有錢,設計、裝修都是最專業的,門頭、吊頂、壁紙、地板等等一共找了十個專業團隊——互聯網思維之眾包、開放協作;嚴格限定了每個團隊任務的完工日期及交接時間,早開業早掙錢——互聯網思維之快、極致;小曹也沒閑著,挑選了最牛逼的進存銷管理系統企業NB軟件定制開發——互聯網思維之數據成為資源、數據驅動運營;印發了有獎調查問卷給小區居民,咨詢其希望店內銷售什么產品、提供什么服務——互聯網思維之用戶視角、消費者參與決策、用戶體驗。
裝修完畢,便利店開業。小曹第一次開店,希望深入第一線,切實了解顧客需求,提高顧客體驗,積累忠實顧客,所以事必躬親——其實是裝修買軟件進貨把錢花光了請不起店員。小曹按照調查問卷的反饋,第一次進了50大類500SKU的貨,但每個SKU只有5件——互聯網思維之AB測試;賣的快的趕緊叫供應商送貨——互聯網思維之敏捷;賣的不好的趕緊下架——互聯網思維之快速迭代、精簡。
開店三個月,便利店的經營、品類、供貨商都穩定了,小曹招了倆店員看店,自己用互聯網思維專心研究便利店的發展——互聯網思維之專注、分工協作。
小曹到點評上給自己的便利店打了個5分好評,然后開通了便利店微信,不斷的添加附近的人,在朋友圈發小廣告,并給微信好友9.99折優惠——互聯網思維之社會化營銷、粉絲經濟;給店員下了死命令,要求記住每個顧客的名字、微信號、喜好、生日,這樣2棟B單元222戶的程虛猿買包子的時候可以親切的說一句:程先森今天是你的生日哦我們送一個你最愛吃的鵪鶉蛋祝你身體健康——互聯網思維之極致、粉絲經濟、用戶體驗;小曹還開通了微信送貨服務,這樣1棟A單元888戶的張壕在家請客的時候可以用微信訂88元的長谷至尊干紅然后告訴小曹換上888的標簽——互聯網思維之人性化、用戶體驗。
額,等等,紅酒?是呀,小曹統計過,哦不,是分析過NB進存銷軟件的銷售數據和微信訂單的數據,發現小區的顧客喜歡紅酒大于啤酒,喜歡88元的紅酒大于888元的紅酒,但是都喜歡888元的紅酒標簽,而且一旦有球賽的時候啤酒需求大增,下雨了包子賣的特別快,周一早點賣不動——(大?)數據分析、數據驅動運營;所以小曹特別提供紅酒換標簽、啤酒先喝后付款(先搬20箱喝不完再退)、下雨下雪包子免費送上門、周一溫柔女店員特別叫床,咳,叫醒服務——互聯網思維之微創新、人性化、用戶體驗。
要編不下去了,想想還有什么沒編進來?
小曹的便利店越來越興旺,小曹也「悟」了一些心得。這不,今天他就找來產品的供貨商,告訴他們:我不再找你們進貨了,我要把貨架租給你們,你們給我租金,還得給店員出工資,我也不多要,夠我房租水電就行了,我只管便利店的營銷——互聯網思維之輕資產運營;供貨商圍一起一合計,有的賺,就同意了小曹的提議。小曹把錢湊一起,在便利店旁邊開起了一個洗衣店、洗車店和家政中心混合體,和便利店會員打通,提供「一卡在手,生活無憂」的便利服務——互聯網思維之平臺生態圈——終于壟斷了小牛小區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看嘛,雖然小曹故事編的不咋地,但一個便利店的故事就把互聯網思維都編進來了。如果去掉虛幻的名詞,小曹走的每一步,是不是都是正確的事情呢?
當然故事里面有的點比較扯,比如叫醒服務,但,在激烈競爭中死掉的傳統企業,缺的不正是極致產品、極致服務、極致體驗么?他們本該不斷調整,適應市場,做正確的事情,而不是固步自封,止步不前——這和互聯網思維沒關系,但和商業思維有關系。
再次強調,企業生存、發展、壯大的準則是通用的,都是做正確的事、做該做的事,與什么互聯網思維、制造業思維、零售業思維沒有關系,不要讓名詞、概念糊涂了頭腦。對了,有人說零售業越來越不好做,連鎖商超都在關店。小曹想說,你只看到做的爛的企業關店,沒看到做的好的企業開店;你只看到好的企業關閉錯的店鋪,沒看到他們迅猛的新店計劃。企業關店開店,都是在商業思維下做正確的事情,僅此而已。
最后,小曹想說,我們可以了解概念,學習概念,總結概念,發展概念,但別讓概念迷了眼,忘記該做什么事。
###
寫太晚了,后面思路混亂了...o(╯□╰)o
小曹博客原文:http://www.imxiaoc.com/hulianwangsiwei-miyan.html
[email protected] 該帖于 2018/11/14 9:3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