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研究,原創,精選“超市電商 超市O2O 網上超市”相關資源和文章。
微信公眾號“超市愛上電商和O2O” 微薄 @張陳勇
公眾號中回復 02 可看作者原創集
----------------------------------
說到傳統零售企業做電子商務,很多傳統零售企業都喜歡拿美國網民最喜愛的十大購物網站排名來作為比較:
1、亞馬遜(Amazon.com)
2、沃爾瑪(Walmart.com)
3、eBay(eBay.com)
4、百思買(BestBuy.com)
5、杰西潘尼(JCPenney.com)
6、塔吉特百貨(Target.com)
7、柯爾百貨(Kohls.com)
8、谷歌(Google.com)
10、西爾斯百貨(Sears.com)
在這份名單里,傳統零售業占了一半,全球零售業巨孽,500強之首的沃爾瑪位居第二名,僅次于全球最大的純B2C網站——亞馬遜。這個排名讓已做了購物網站不溫不火的或還沒有做購物網站的中國傳統零售業像打了雞血興奮不已,個個摩拳擦掌,欲與天公試比高!
實際上這個類比不太符合中國傳統零售業,畢竟美國零售業始于50年代,發展于60年代,規模購并于70、80年代,90、00年代信息化并且在95年之后開始大力進軍電子商務。中國零售業始于80年代,發展于90、00年代,真正發力進軍電子商務則是在2005年以后,許多傳統零售業本身的信息化水平就處于比較落后的階段,而且中國傳統零售業連鎖賣場在1萬平米超過1000家的還沒有出現,而該排名中出現的五大零售企業,營業面積均在1萬平米以上,店鋪數量在1000到4000家的規模,其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在全球都是最高的,擁有完整的成熟的供應鏈及物流配送體系。
這樣一來使得中國傳統零售企業走上電商之路注定充滿更多未知的兇險和迷茫,而這些不僅僅是中國特殊的網絡市場決定的,另外還有零售企業本身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歷程及現狀的主要內在原因,使得中國的傳統零售業在21世紀初開始涉足電子商務,僅僅比美國傳統零售業晚3、4年時間,可是我們看到,一直到2010年,蘇寧易購和國美才開始大力投入使B2C商城在銷售份額中占據傳統線下一定的比例,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和并購的方式加速發展。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從我多年的從業經驗來看,最初我們都認為傳統零售業進軍電子商務是非常有優勢的,這些優勢表現在首先傳統的零售型企業都有多年的實體經營,誠信和商品品質乃至服務品質方面都可以讓網購用戶放心;其次,傳統零售業龐大的供應鏈所提供的豐富產品也可以給網購用戶提供充分的選擇和更多購買機會,形成更高的消費額;第三,傳統零售業可以很容易地利用信息技術與第三方物流建立對接,并形成物流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優勢。第四,也就是最重要的是,傳統零售企業擁有一大批深諳消費者消費心理和行為習慣的專業人才,而這些人才是目前的B2C電子商務企業所缺乏的。
很遺憾的是,在中國傳統零售業發展電子商務過程中,這些優勢一方面是無法體現,另外一方面則是這些優勢反而變成了劣勢!出現這樣的勃論是基于電子商務運營模式和傳統線下零售業的不同導致。
在許多人眼里,擁有多年實體經營經驗和眾多連鎖零售店面的零售業,其誠信顯然和商品品質及服務品質要遠遠高于沒有實體店的純電商企業,可實際情況卻是這樣:
1、由于認為自己誠信和商品品質好,有信心,于是忽略了商品信息化的重要性,很多情況像做店內彩頁一般,隨便找個數碼相機讓非專業的店員拍好照片不加修飾和寫足夠有吸引力的商品說明就上線銷售。對于依托商品圖片和文字銷售的電子商務來說,這樣的態度顯然使得在線下實體店看起來品質和賣相很好的商品,變得讓網民難以接受,反而不及品質略差于真實商品的專業電子商務企業;其次則是根本沒有任何電腦使用經驗和僅是略有基礎的服務員在網上充當客服,最后結果就是根本不知如何用網絡語言服務網民,自然服務品質也大打折扣。
2、傳統零售業總認為自己有著強大的供應鏈,這個供應鏈優勢使得商品更豐富更齊全,自然銷售額就更高,可是在這里卻存在著和電子商務供應鏈有兩大沖突:
第一、傳統零售業非常注定商品毛利率考核,由于在選址后宣傳成本較底,競爭也僅限于商圈競爭,一般這個范圍在5公里以內(沃爾瑪有著名的5公里死亡圈,即是說沃爾瑪開店的5公里范圍內,其它零售企業必死),加上其口碑營銷主要在于商品價格、品質和服務三個方面。而電子商務在出現即被定義為價格屠夫,什么商品價格均是低于線下,因為其運營成本更低(實際上前面商品信息化成本和網絡渠道建立很高),而且網絡的口碑由于商品看不見摸不著,傳播的更多原因是基于價格和促銷的力度,那么為了實現更大范圍的口碑效應來降低電子商務運營中最大的推廣成本,必然會出現甚至虧本好幾年依靠資本輸血的運營模式,在規模化之后再尋求盈利,這種做法在傳統零售業看來是非常難以理解和接受。
第二、對補貨周期的要求不同,傳統零售業售完后貨架可以通過其它商品來補充,補貨周期慢對銷售影響不大。可電子商務的銷售模式是通過圖片和文字,也就是說假設你只有一件商品都是可以進行拍照后銷售,然后根據銷量去進貨,但會要求補貨周期縮短至一兩天甚至半天,這就是電子商務常說的“快速供應鏈”反應,這個顯然需要傳統零售業進一步調整。
3、中國的傳統零售業有很好的信息技術,從而實現物流的高效率和運營的低成本。現在我們知道許多的傳統零售業均會采用成熟的ERP系統、POS系統,再強一些的還有獨立的CRM系統。對于這些系統來說,提高傳統零售業的物流高效率和降低運營成本確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它們并不適用電子商務,對接電子商務的系統難度非常之大,投入一般都在百萬級別,而且在對接完成之后繼續降低運營成本是可行的,提高物流效率卻變得有些復雜,不僅僅是通過信息技術的對接即可完成。傳統零售業的物流模式是中轉倉模式,所有的商品在配送到倉庫之后,會在很短的時間配送至店內進行銷售,這種配送是批量配送的方式;而電子商務的倉庫更多時候相當于無顧客店鋪(快遞員代替顧客來取貨),商品銷售的快慢決定了倉庫內商品的周轉率,那么倉儲復雜程度遠遠高于傳統零售業,成本相應也高出許多。另外配送模式屬于零單形式,顯然也更為復雜。加之電子商務除了后端的信息化之后,前端運營推廣的信息化程度比傳統零售業也高出許多,包括可實時監測和分析、多樣的媒體投放方式,可實時監測和分析的顧客行為等,都使得傳統零售業原有的信息化程度落后于電子商務的信息化程度。
4、說到人才,傳統零售業認為自己多年的零售經驗,擁有了大批懂得零售業的人才,這些人才在放到電子商務運營之后,卻發現根本不靠譜。實際上造成這些零售業人才未能在電子商務更好發揮,上面三點思路上的不同是主因,另一方面則是不了解和適應網絡市場的規則,同時不了解網民的消費行為。畢竟互聯網本身還具有非常強的媒體特性和娛樂特性,僅僅是有商業觸覺和經驗的零售業人才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必然要面臨運營思維上的大調整,如果無法很好地調整,那不僅無法發揮原有的才干,這些才干還成為阻礙電子商務發展的絆腳石!
四個優勢在電子商務之路啟動之后,居然成為了困境,很多時候不僅沒能幫助提速電子商務的發展,還阻礙了電子商務的進程,這讓擁有資金及資源的傳統零售業情何以堪,可無數的例子已經證明,這些所謂的優勢是實實在在傳統零售業啟動電子商務項目之后面臨的困境。那么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些困境?從蘇寧易購、國美電器的做法來看,它們都已經在著手解決。
很常見的一種模式是直接將電子商務項目從集團內部分離出來,重新組建新的公司,招聘專業的職業經理人及電商專業團隊結合傳統企業的一小部分人員以相對獨立的模式來開展電子商務項目。這些獨立包括人力資源、財務結算、倉儲配送、系統對接等方面。這個公司之所以是相對獨立,在于它是優先借助集團的供應鏈體系并對接各種系統來運行,在這個基礎之上以符合電子商務運營模式的方式來發展,同時建立自己的采購團隊打造屬于電子商務的新供應鏈體系,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與原有供應鏈形成互補,還能夠與舊有的供應鏈形成一定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線下供應鏈,逐漸同步成為“快速供應鏈”模式。另外一種模式則是直接收購成熟的電子商務公司,通過資金投入的方式首先保證其能夠繼續獨立以自己的方式運營,然后分階段導入傳統零售業的供應鏈來實現網絡渠道的拓展,這種方式速度更快來獲得網絡渠道的規模化擴張,但會受限于中國目前仍然不夠成熟的電子商務企業及過高的溢價收購成本。
作為純電子商務企業則意識到傳統零售企業的這種轉變,于是紛紛加速了品類擴充和供應鏈的升級,以及以城市或城市群進行倉儲物流的規劃和實施,試圖趕在傳統零售業適應電子商務運營模式及網絡市場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市場規模和建立在物流配送上的核心競爭力以抗衡仍然在擴張線下連鎖實體店的傳統零售業,在這樣的競爭格局,進一步加劇傳統零售業的競爭壓力,使得這條電商之路仍然充滿更多的兇險!要慶幸的是,畢竟中國的傳統零售業已經在路上……
------------------------------------------
只研究,原創,精選“超市電商 超市O2O 網上超市”相關資源和文章。
微信公眾號“超市愛上電商和O2O” 微薄 @張陳勇
公眾號回復 02 可看作者原創集
如果覺得不錯,請幫忙分享,更多人關注是我的動力。
公眾號右上角進入后點擊 查看歷史 可看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