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百貨業突圍電商沖擊三板斧:買手制、體驗、線上下結合
目前,百貨業危機四伏,困難重重,雖然不少百貨店紛紛采取加長營業時間、加大折扣力度等行動來吸引消費者,弱化網購狂歡的沖擊。但基于成本等因素的限制,這些促銷手段無法長期持續。近日,針對百貨業面臨的多重問題,盈石集團研究中心提出了三大解決方案,以幫助電商沖擊下的百貨業尋求出路:
出路一:增加自營比例,買手制 本土特色
目前國內大部分百貨業的經營模式以聯營為主,但由于百貨業長期“二房東”角色使得他們疏于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缺乏對品牌的整合能力,依存于地段及商圈。反觀國外知名高端精品百貨連卡佛,其本土和成熟市場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采用買手制模式并擁有優秀的買手團隊。但是由于目前中國商業市場發展很不均衡,短期內只有一線城市和少數二線門戶城市具備精品百貨的生存條件,盈石集團研究中心認為,百貨店應該增加自營比例,根據不同商業市場的發展特點和當地消費特色,打造精品百貨與本土特色百貨相結合,這既有助于擺脫“二房東“的尷尬境地,不受制于主流品牌,又可以突出自身特色,規避同質化帶來的惡性競爭。
出路二:借鑒購物中心優勢,增強體驗性
對于消費者來說,百貨向來以品種多、品類全而著稱。但是這些優勢卻被日趨崛起的電商、購物中心大大削弱。盈石集團研究中心認為,百貨業應借鑒購物中心的特色,結合實際情況準確定位目標客戶群,借鑒不同購物類型特點,發揮自己的固有優勢,增強消費者體驗感和舒適度是百貨店未來的重要趨勢。比如可以利用集中收銀這一百貨特色而大力開發集團消費客戶群,根據品牌與自身定位的匹配程度選擇性引入中小品牌并幫助推廣,加強對特定消費者的吸引力;同時百貨店還可以借鑒購物中心的特色,增設休息區和餐飲區,根據目標客群補充零售以外的生活服務類業態,如不同類型的超市、兒童專區、洗衣修理等,提高便利性。
出路三:線上線下聯動,利用O2O實現優勢互補
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在中國的快速普及以及物流倉儲產業在中國的飛速發展,公眾對在線購物已經不再陌生,但網絡安全、賣家信譽、實物與網頁宣傳的差異,以及售后服務等也使得不少消費者在購買價值較高的產品時比較謹慎,往往更傾向于實體店。
盈石集團研究中心認為加強線上線下的聯動,利用O2O使線上線下達到優勢互補的效果,不僅有效避免網購帶來的沖擊,更好地促進企業的效率化發展,還能利用O2O所積累的大數據進行深入分析,以持續性鎖定忠實消費客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