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3D打印、第三次工業革命等七大力量,彼此交匯和相互影響,正以我們想象不到的速度推動著第三次零售革命的到來,重塑全球商業文明的未來。
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首先是從數字化開始的。進入二十一世紀,世界的一切正在加速數字化,理論上宇宙中的每一粒塵埃、每一個宇宙生命,都可以數字化。地球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物,每一件事在每一個時刻和每一個空間的碎片信息,都將被數字化并記錄下來。這些人、這些物、這些事連接起來,構成了人類的基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經濟活動。如果這些活動像每一滴水匯聚起來,以數字化軌跡串聯起來,必將產生浩如煙海的信息流。那每一個政治組織、軍事組織、文化組織和經濟組織活動產生的信息流,就是一條一條的小溪。這些小溪匯流成河、成湖、成江,最終融入浩瀚無邊的大海,形成我們本節要討論的大數據。
由于每部智能手機、每部可穿戴設備、每部汽車、每瓶香水、每條裙子后面連接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如果把每個人一生的衣、食、住、行、社交、文化學習、醫療衛生等活動的所有數據(例如消費數據、社會活動數據、運動數據、社交數據、學習數據、生命數據、醫療健康數據等)全部數字化,并記錄下來,大約需要2000TB的數據量。按70億地球人口計算,人類一年創造的海量數據將超過1400億TB。
今天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和大規模分布式的云存儲和云計算能力,為我們開辟了一個大數據的黃金時代。顧客的大數據為我們洞察消費者的下一個需求,提供了巨大的可能。過去在沒有大數據的時候,我們主要依靠足夠的隨機抽樣樣本和盡可能客觀的方法來做一些定量的研究,但大數據的特點首先就是全樣本,我們能夠獲得比較全面的各種數據,這樣進行大數據分析處理或預測后的結論,相對來說就靠譜一些。
大數據的4個“V”,或者說特點有四個層面:
體量(Volume)
數據體量巨大--從TB級別,躍升到EB級別(1 TB=1024 GB,1 PB=1024 TB,1 EB=1024 PB)。顧客全渠道消費數據的爆炸性增長,同時基于這些海量數據的云存儲技術、深度挖掘技術、社交計算技術、關聯分析技術等技術手段的飛速進步,讓基于大數據的應用和商業層出不窮,模式不斷創新。
美國互聯網數據中心曾指出,互聯網上的數據每年將增長50%,每兩年便會翻一番,而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數據都是最近幾年才產生的。有數據顯示,谷歌每月有1000億次的查詢量,臉書每天有超過3.5億張的新照片在上傳,YouTube每分鐘有100小時的視頻內容在上傳……這一切都顯示出現在的數據量正在呈現海量的、爆發性的增長趨勢。
種類(Variety)
數據類型繁多。包括網絡日志、視頻、圖片、地理位置信息等,能覆蓋到海量的數據、標簽、行為特征,否則就沒有分析的基礎。在這些暴增的數據量中,有90%是非結構化的數據,如聲音、圖片、影像等,而人們網上行為所產生的大部分數據都是此類數據,而這也正是大數據的挑戰之一。
價值(Value)
價值化成為大數據的核心,價值密度低,商業價值高。以視頻為例,在連續不間斷監控的過程中,可能有用的數據僅僅有一幀圖片。大數據的基礎條件是數據的多樣性和實時性,而評判它是否為大數據的唯一標準是它有沒有價值,能不能產生數據之外的價值,換而言之就是這個數據有沒有用處,用了它之后能起到怎樣的作用。
速率(Velocity)
處理速度快--1秒定律。這與傳統的數據挖掘技術有著本質的不同。大數據的存儲和處理能力,必須是最快的。消費者不管是在線瀏覽商品還是通過智能手機瀏覽商品,要做到每個人一秒內看到完全不同的個性化首頁,需要快速處理和整合他的個人大數據。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人們獲得更為深刻、全面的洞察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間與潛力。但同時,大數據也對人類的數據駕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
麥肯錫在2013年出版的《大數據:下一個競爭、創新和生產力的前沿領域》一書中預計:如果零售商能夠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優勢,其營運利潤率就會有年均60%的增長空間,生產效率將會實現年均0.5%~1%的增長幅度。大數據為美國的醫療服務業每年節省3000億美元,為歐洲的公共部門管理每年節省2500億歐元,為全球個人位置數據服務提供商貢獻1000億美元。谷歌認為這個市場可能達到數千億美元。麥肯錫說大數據將是傳統四大生產要素之后的第五大生產要素。
大數據就是數字石油,是寶藏,是沉睡多時的深富礦。只要能開采到這個大油田或從這個富礦找到鈾,制造出原子彈,我們就能打一場信息對稱時代的非對稱戰爭。對于消費品和零售業來說,我認為,顧客的大數據儼然就是未來商業世界的原子彈,將釋放巨大的數字核能量。圍繞著大數據開展的一系列價值創新活動,將成為零售企業未來的制勝關鍵。
富基融通- 該帖于 2014-6-26 10:3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