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在熬了十年后終于成功上市了,200多億美元的市值不算多但也對得起這十年來面臨的巨大壓力取得的成績,還是那句老話:上市不是終點是新的起點!那么對于京東來說,上市后會怎樣?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第一個方面是京東上市前接受騰訊入股,全面接管易迅、拍拍、QQ網購、微信電商的業務,基本上京東成為了阿里集團最大的競爭對手,騰訊則從和阿里競爭的風口浪尖再次退居幕后,專注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產品和平臺建設和發展。這樣一來上市后京東必然將大力發展POP的開放平臺業務,這也是能夠產生巨大利潤和擁有廣闊想象空間的部分,那么如何獲得大發展?需要哪些投入和能夠獲得哪些利潤?
一是直接從淘寶大賣家和天貓的“天貓原創”品牌轉換過來的商家入駐京東現有的POP平臺,畢竟現在輿論一邊倒就是淘寶天貓開店已經不能賺錢,生意變得難做了。作為上市公司,京東之前在結算上的疑慮會大大打消,自然從淘寶天貓奪食也變得容易許多。
二是利用O2O的模式大力發展二三四線城市的實體品牌商家、制造廠家、零售商加入開放平臺。現在已經有合作的案例,上市后加大宣傳招商和補貼,這個部分直接從老對手蘇寧搶食是不太難的事情。
三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那就是現在微信朋友圈賣貨的個人、淘寶個人賣家、傳統商家等對微信開店有著極大興趣和需求的群體,由上市的京東來收編到拍拍微店。微信則作為平臺制定規則和做利益和用戶體驗平衡,京東負責管理這些微店中小賣家們,這部分一旦做起來,京東股價估計會嘩嘩地漲,因為太有想象空間和發展前景了,而且比阿里和蘇寧都甩出幾條街!只是能不能做好,不好說罷了!
這是第一方面京東開放平臺的發展部分,基本決定上市后是否能繼續獲得更高市值!這個方面投入最大的是基于多樣化多品類的商家需求和多終端需要的巨大技術研發投入,這個投入保守估計再招5000技術團隊花三年投入10億美金以上都是合理的,涉及的系統部分非常多,這里就不一一再做分析了。
另外的投入就是招商宣傳和商家補貼費用,這項小5億美金也是需要的。還有就是大量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流量采購,這個費用無法預計,但是這個變現能力比較強,可以邊買邊賣。投入有了那么開放平臺的產出有哪些?
一是占比較大的廣告費用,也就是京東會成為繼阿里之后中國最大的流量采購商,然后通過構建一套強大的基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廣告系統在開放平臺通過商家變現,這套強大的系統京東肯定是做不好的,那最終是和騰訊一起研發出來,可以預見現在騰訊的廣點通會成為未來匹敵百度競價系統、百度聯盟、Google Adsense、淘寶直通車、淘寶聯盟的主角。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雙終端均獲得巨大的競爭優勢,為兩家公司創造巨大的收益。
二是倉儲地產收益,也就是通過出租倉儲用地給開放平臺商家獲得收益,由于對接前端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銷售平臺,加上京東這么多年的倉儲經驗和系統,這部分的收益同樣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和倉儲地產配套的是開放配送系統,那就是中國不是第二也是第三大物流公司了!三是開放平臺基于商家的增值服務收益,各種網店模版、攝影設計、營銷運營軟件、小型ERP,特別是基于微信公眾號的第三方開發商很有可能統一納入這個體系,按照現在阿里saas的體量加上移動互聯網部分,想像一下吧……
第一方面的開放平臺做得好不好關系到下面三個方面:
第二方面就是物流倉儲的發展,上市后的京東必然加快拿地繼續加大在這個部分的布點,而且在開放的思路下,自建配送隊伍也將加大力度。當然這個方面京東或許會通過收購的方式來進行,以趕在順豐優選的O2O模式快速拓展和阿里的菜鳥物流之前構建更大的優勢,否則這個方面三五年后京東的競爭力會受到很大的挑戰。
這個方面要投入多少呢?你們說多少就是多少了,嘿嘿。無底洞……收益在第一方面已經說了,不再分析。
第三方面當然就是互聯網金融,從開放平臺的供應鏈金融開始到京東白條、京東理財。在金融方面京東沒上市前基本屬于防御策略,或者說直接點就是宣傳為主,實在的成績其實不值一提,到上市前都沒個獨立的平臺來好好發展這個方面,別和我說網銀在線,可以說那個現在還是個戰略不明確的半爛攤子……
這個方面的投入產出就不要算了,多多錢都可以花下去多多錢都可以賺進來。第四方面那就是更高戰略層面的了,一是自有品牌,像亞馬遜的Kindle帶來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升級。京東會不會變成一家很牛的穿戴設備平臺,這個可以有!或者干脆和小米合體?二是為了推進O2O會不會收購一家超市、便利店或百貨公司,這個也真的可以有,本來阿里就收購了銀泰百貨……
或許可以理解之前為什么那么多人不想京東上市,希望它掛了,可是京東還是上市了,想想該如何面對上市后的京東吧!
zhuangshuai- 該帖于 2014-7-8 22:5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