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進化論-B2C電商渠道的崛起
渠道進化論
傳統渠道的精耕與下沉之路
以可口可樂為代表的快消品,在數年前,通過渠道精耕,優化渠道鏈關系,增加終端掌控力度、增加對渠道信息收集力度,成為眾行業效仿的楷模;同樣,以娃哈哈為代表的渠道下沉,迅速搶占三四線城市,甚至鄉鎮市場,通過深挖鄉村渠道,迅速搶占基層市場。渠道精耕與渠道下沉兩種經典的渠道經營策略,推動了整個營銷的深度變革,甚至在現在,也是很多企業仍然作為重點經營渠道的思路。
渠道精耕是通過對廠家下游的“代理商——分銷商——終端——陳列——銷售員”五大渠道利潤的提升,增加被終端推薦的力度,通過對渠道角色有效管理與激勵,增加終端銷售員對產品的推薦力度。終端和終端人的雙推薦提升,從而提升產品的被推薦,最終提高產品的銷售量和市場占有率。
如果說渠道精耕是強調對渠道的管理與升級,那么渠道下沉則強調渠道層級與渠道網點。在飽和的一二級市場,渠道成本與競爭力度,遠超過三四級市場,企業為了尋求更低成本、低競爭的空間,勢必會將渠道下沉。渠道下沉以低級市場滲透和更多的渠道網點為基礎,形成規模利潤。
B2C電商渠道的崛起
在中國“渠道為王”的市場營銷環境里,這一切似乎都很得企業之心。而隨著互聯網帶領B2C電商的殺入,傳統渠道的變革迅速展開。
淘寶網帶領凡客、1號店、亞馬遜、拍拍網、當當網、京東商城等電商,將傳統的線下渠道,轉移到了線上。電商宣稱省去租金成本、砍去層層中間商加價環節,企業直面消費者,價格更實惠。在種種討伐傳統渠道的口號聲下,B2C電商在2012年占到中國零售業的31%銷售份額。自此,電商成為渠道的新一極。
從傳統渠道到B2C渠道的幕后推手
早期營銷經歷了從4P到4C的轉變,渠道從傳統到B2C垂直電商的變革,背后推動力量是什么? 從4P到4C的轉變,反應出在市場營銷行為中,市場角色從企業方到消費者的重要轉變,消費者是市場的主體,是市場追捧的風向標;渠道也是如此,從企業重視渠道,到企業重視消費者,營銷溝通向消費者轉向。
生產力推動生產關系,現代技術的進步,完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推動了社會消費關系的變革。在互聯網時代,消費者的消費心理、習慣、行為、能力等都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市場消費主體的改變,勢必帶來營銷的變革。互聯網經濟下的消費者主體為70后、80后群體,其生活方式圍繞著互聯網進行,即時訊息、網絡游戲、網絡娛樂、網購,消費者主體離不開“網”,渠道觸“網”也只是順勢而為。
從B2C升級渠道到O2O顛覆渠道
互聯網營銷風火了短短幾年,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又再次顛覆了B2C電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主體消費群為80后、90后、00后,他們生活主要圍繞著移動終端網絡設備,從固定的PC轉向可便攜移動的手機、PAD。他們生活方式是:移動即時通訊、移動網絡游戲、移動網絡娛樂、移動網購……
O2O的變革,不單是渠道的變革。如果說B2C是渠道的升級,那么O2O則是渠道的顛覆。O2O不單是線下與線上渠道的聯營互動,不單是線下體驗線上購物的消費方式,O2O可以實現零渠道經營,零渠道營銷。
渠道本為產品從廠家到消費者手中,所走的通路。O2O則讓企業直面消費者,不經過渠道環節,直接與消費者溝通。O2O是大數據技術下,基于CRM系統的數據技術,精準分析、精準營銷;O2O建立與消費者直接溝通平臺,經營客情關系,做口碑與分享。
O2O會員營銷與大數據營銷
在博客、微博、微信熱火下,形成新的消費群體——粉絲群,圍繞粉絲群做營銷,被小米手機演繹的淋漓盡致。未來的競爭,不再是產品的競爭、也不再是渠道的競爭,而是終端消費者的競爭。O2O通過“引流——交易——拉新——會員互動——粉絲——粉絲營銷”的閉環,做足“體驗——交易——分享——交易”會員拉新與分享營銷。這時的線下渠道,趨向于體驗,線上渠道趨向于倉儲、分享平臺。
數據庫不但可以儲存終端消費者資源,還可以更容易地掌握客戶信息,多角度、多維度地分析客戶消費習慣、能力,做精準營銷,做會員客情,維護會員系統,提升銷售業績,實現價值最大化。
渠道進化論
渠道營銷的變遷,折射出營銷在新環境下的進化。中國企業傳統營銷思維從品牌、渠道的兩大層面,逐步向互動營銷的轉型。傳統企業通過廣告、經銷商與消費者溝通,從而建立了傳統營銷二十年的廣告思維和渠道思維。而在移動互聯網的今天,企業與消費者面對面的溝通,將驅動營銷思維的顛覆,銷售成長對廣告、渠道的依賴,轉向于企業對自身供應鏈、信息鏈、資金鏈的后臺建設,將營銷與企業“三鏈”垂直整合。(第一營銷網)
- 該帖于 2014-7-9 17:0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