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新瑪特金博大店精品百貨樓層經理 董紅克
大商新瑪特金博大店家居生活樓層經理 李園園
處在核心商圈中,百貨的調整與改變是個很復雜的過程。
從6月起,大商新瑪特金博大店進行徹底的升級改造,這一次,共引進了100多個品牌。對曾經人氣最旺的一層和負一層,如何調整,才能適應新的消費環境?金博大適當減少腕表品牌,增加珠寶面積,把大賣場改為精品超市,增減之間并無可復制的成功模式,全靠在摸索中揚長避短。
壓縮腕表 擴大珠寶
電子商務首先沖擊的總是標準化、低價值的產品。在一線城市,百貨商場不斷壓縮運動、家紡等品類的經營面積,唯獨對珠寶青睞有加,一直在增加黃金珠寶的經營面積。
同樣,珠寶也是金博大的優勢品類之一,盡管多家百貨商場的奢侈品從去年到現在銷量有所下滑,高端腕表受到一定影響,但金博大的珠寶銷售卻并未受到影響。大商新瑪特金博大店精品百貨樓層經理董紅克說,前兩天,“愛是唯一”剛剛賣掉一個十幾克拉價值幾十萬元的鉆戒。
金博大的珠寶專柜去年的營業額達到2億多元,雖然只有20多個品牌,但是占到整個商場營業額的20%。
進入ILIONNO專柜就能看到,最搶眼的彩寶放在了最顯眼的位置。店員拿出最新的彩寶套系,包括祖母綠、坦桑藍寶石、彩色藍寶石、海藍寶、碧璽逐一展示。
董紅克說,對于價值高的商品,消費者希望能見到實物。所以,在這次調整中,金博大還要增加4個珠寶品牌,除了英皇珠寶、ILIONNO之外,蒂芙尼也將進駐。同時,也會減少一些國產腕表品牌。
百貨商場認為,傳統百貨業所售賣的產品無論在設計、制造還是品牌等幾個方面均缺乏持續有效創新,從而導致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下降。“百貨商場本質還是賣商品,優質的品牌、精致的商品能吸引更多消費者前來購物。”董紅克說。
但單體百貨體量有限,想要搞品牌“大而全”,為所有人服務,基本行不通。這就需要商場在品牌上更有特色,要把好的品牌請進來,不符合顧客需求的品牌請出去,在“一加一減”之間,讓顧客有了更多的進店購物理由。
在這次調整中,一層的女鞋和化妝品也是重中之重,女鞋將擴大到48個品牌,增加了進口女鞋及時尚女鞋,同時也保留了傳統女鞋。董紅克說:“化妝品將會給顧客一個懸念,2014年底我們將引進多個進口化妝品品牌,調整后的一樓,國際一線化妝品品牌將更多。”
精品超市借鑒了百貨、便利店的經驗
隨著核心商圈居民的減少,大賣場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在核心商圈,精品超市才有生存空間。
“但超市作為商場吸引消費者的‘重要端口’,一味追求產品進口化、價格奢侈化并不可行。”大商新瑪特金博大店家居生活樓層經理李園園說。據她介紹,這次金博大把負一樓由原來單一的超市業態改造為包含家居、餐廚、禮品保健在內的全方位家居生活館。其中3500平方米的U·Life精品超市定位為結合百貨的附屬精品超市,其中進口類商品只占30%至40%,而且都是河南消費者認知度較高的進口品牌。
未來地下一層將跟地鐵相通,地鐵乘客大部分是上班族,客流由原先的住戶轉變為白領,超市也壓縮了生鮮的比例,加大了半成品套餐、成品熟食等“方便食品”的經營面積。
U·Life精品超市既不過分追求高大上的商品,也不走“大路貨”路線,在商品上彰顯個性,提供差別化服務。費列羅、德芙等品牌都將在金博大負一樓開設河南首家形象店,未來還計劃引進M豆的展柜,為顧客提供不同風格的巧克力,顏色多達幾十種,口味也非常豐富。
超市還將設置“河南特產區”,畢竟處于二七商圈,金博大也要考慮到外地顧客的需求。比如金博大的“好想你”專柜,該品牌全系產品在這里都能買到。
“零售處于一個變動的時期,我們并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復制。只能把更多能吸引我們目標顧客的方法拿來,不管是百貨店,還是大賣場,甚至是便利店的經驗,都可以借鑒。”李園園說。既然以“超市百貨化”為經營方式,未來的U·Life精品超市也會借鑒百貨的經營方式,打造品牌旗艦店,舉辦特色商品節。U·Life精品超市將提供繳費查詢、自助打包、加熱等服務,讓顧客切身感受到新鮮、方便的生活。未來還將和順豐速運合作,在服務區設置快遞服務,方便外地顧客。
營造小型生態系統
真正的高品質重要消費品的購買,主要還是在線下實體店進行,這樣的消費規律,一時間還是很難打破。正是基于這種情況,下一步百貨業真正的機會在城市中高端零售領域。
金博大正是找誰了這樣的定位,從服飾、珠寶到超市,豐富中高端品牌資源,調整后的金博大,各樓層定位將實現完美對接,而良好的商品關聯度帶來的一個效果是,品牌互補性增強。
“商場內部進行調整,也會讓業種之間抱團取暖,營造小型的生態系統。”董紅克介紹,7月24日,ILIONNO特別聘請了帥氣外籍男模擔當客服,并向在場的女士派發鮮花及禮品。這場活動相當成功,也帶動了其他業種的銷售。董紅克說,金博大未來會讓關聯度高的品牌舉辦一系列活動,甚至是跨業種的。
李園園說,未來超市也將開展活動,為體驗消費布局,“商品彼此之間是相互依存的。”
無論如何,“逛街”這一“原始行為”是網購始終無法替代的,再依賴互聯網的消費者也有交流需求。傳統商業與新商業的區別并不是用不用互聯網,而在于有沒有和消費者溝通,無關系,不互動。
“未來商場要打造‘粉絲經濟’,正是要好好借助整個商場品牌之間的關聯度。有關聯性,才會有更多品牌參與活動,活動也會更有創意,而不僅是打折和返券。”大商新瑪特金博大店總經理張杰說。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望開源/文 記者 陳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