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微公益中的李鬼冒充了李逵
作為零售商每天面對眾生相,迎來送往,也難免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盯上,借慈善之名斂不義之財,我們的一片愛心被傷的無言以對,只得從中汲取教訓,增加自身的防范辨別能力,讓愛心真正地釋放出溫暖,使被救助的人體會人間溫情,社會的關懷。
我曾經歷了一次李鬼演李逵的把戲,雖然損失了不到千元,卻使我學會了辨別,不再盲目的追崇,輕易地相信。今年的春季,店里來了幾位自稱是市內聾啞學校的老師,為了解決學校教育資金的短缺,幫助貧困生,由聾啞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制作了一些手工藝品。看了他們提供的證件,學校開據的證明信,又觀察了一下幾個人的言談舉止,沒看出有什么特別的,很像老師,因平時時常從這所聾啞學校經過,知曉確實有這所學校的存在,也就沒多想。另外,在乘坐公共汽車時也碰到過從這所學校放學乘車的學生,他們上車的比比劃劃,著實讓人心生憐憫,孩子們真不容易,想到他們的人生之路該如何走,該是如此的艱難,面對如今的就業形勢,別說他們了,就是健全的大學生都步履維艱,何況難以用語言交流的聾啞學生了。
按照“老師”們的要求,我購買了兩盒用鐵絲編的汽車、坦克、飛機、摩托車,總計八百六十元,這些物件雖然看著不是那么精致,總體樣子還看得過去,再一個,又是幫助聾啞學生,為他們做點事情,奉獻點微薄之力也是應該的,“老師”們為我們開據了正式發票。晚上,家里的年輕人們下班來到了店里,我給他們展示了這些“工藝品”,年輕人一看直呼上當受騙了,這些東西總也就值個一百來塊錢,他們又拿過發票一看,是假發票。我不明白的是,“老師”們提供的證件以及學校的證明信是怎么回事?幾個年輕人告訴我們,這些假證件,假證明信制作假證的什么證都能做的很逼真。本是一片愛心,一片幫人的好意,卻是一盆子涼水,當頭就是一棒,讓我們從騙局中清醒。看來,騙子們真正抓住了人們向善的心理,以及對假證的辨別力極其有限,抓住了以購物得物從事的公益活動,即便不值,大不了買了件價高質次的物品心理,使我們的善意愛心成為了騙子們可借此斂財的縫隙。
俗話講,次次上當,當當不一樣。的確如此,我們還是要擦亮眼睛,不要讓類似的幫困,所謂的幫貧微公益,成為不軌之徒的斂財之道。
- 該帖于 2014-8-19 9:5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