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電商剛剛興起的時候,一干鳥人天天叫囂著“顛覆”、“革命”,其氣勢洶洶跟橫掃歐洲14國時的希特勒鼓吹閃電戰好有一比,鴰噪得人們的耳朵起了牛皮癬一樣的老繭來。
最先喊的,就是“外星人”馬云。可自從馬云成為骨灰級的電商教父之后,這個貼切無比、為馬云而生的外號也不大聽見有人叫了。
十多年來,也不見電商革了誰的命,倒是互聯網企業自己死了一批又一批,網傳僅去年一年天貓就關店7000多家,再早一點,團購網死了9成以上。如果要把那些死去的互聯網企業一一列舉出來,恐怕是罄竹難書了。
當然,實體零售企業也有倒下的,但即使是在艱難的2013年,也仍然是開店的多于關張的。而關店的主要因素,恐怕更多的是受“八不準”和成本劇增的影響,而非電商沖擊。
也沒見有什么行業被電商顛覆了,樓下的小賣部還開得好好的,社區里的便利店也越來越多,各行各業依然欣欣向榮,大步流星奔小康。
前幾天,馬云又講話了,他說“以前,我們對別人,別的行業呼吁,天變了。今天我們發現自己頭頂上的天也變了,我們腳下的穩健土地也在變化。”面對移動電商時代的來臨,面對微信不斷攫取移動端入口,馬云心里沒底了。
那幫鳥人“顛覆”、“革命”也喊得不那么起勁,他們換了一種說法,管所有的線下實體零售叫“傳統企業”,網上賣的叫“互聯網企業”,這令人非常反感。
傳統的反義詞是現代,傳統還是現代,看的是發展思想、發展觀念、發展戰略,而不是看企業的存在形式或某個階段使用的工具。
電商就是現代零售業的一個渠道、一款工具而已,不能據此判定一個企業是傳統還是現代,因為既是工具,大家就都能用,電商能用,實體零售也能用。
老笑很想發明一個新概念,叫“傳統電商”,用來指稱2013年以前的電商。事實上,以淘寶、天貓為代表電商只不過用互聯網的新瓶包裝了商業地產的老酒,靠剝削佃戶的“老財式”盈利模式實在談不上有什么現代。
即使如此,中國的電商還在虧損,賣100多億的虧,賣1000多億的也虧,這樣的企業如果不歸于傳統企業實在天理不容。
淘寶倒是很能賣,去年雙11就賣了350.19億,加上其他幾個巨頭大概400億,這個差不多可以誘發高血壓的數字被人們津津樂道,被講得唾沫橫飛,流涎三尺。
但與全國實體零售企業平均每天650億的銷售相比,電商巨頭們憋了一整年的成績,還值得驕傲嗎?還值得雞動嗎?
2013年,電商占社消品零售總額比例為7.7%。也是在去年,商務部提出了一個宏偉的發展目標,“十二五”期末也就是2015年力爭突破10%。
而且,實體零售有利潤,電商有嗎?
淘寶倒是賺了錢,可那建立在什么樣的基礎之上,80%以上的賣家虧損,10%的基本持平,10%的盈利,再濫的實體零售企業也不會只有這么窄的盈利面吧?
淘寶十多年的發展,老笑可用2個成語可以加以概括:放水養魚,竭澤而漁。
早年,淘寶為吸引賣家,實行免費進駐,免費開店,是為放水養魚;形成一定的氣候之后,淘寶收費了,據說現在開淘寶店與實體店的費用差不多。網曝阿里凈利超騰訊,成內地最賺錢的互聯網公司,這不是竭澤而漁又是什么?
至少到現在為止,電商還沒有逆天。
如果說電商改變了中國零售市場格局,那是任誰也沒有異議,電商的確為零售業的發展打開了一條新通道。但如果任意上綱上線,硬要說革命了,顛覆了,恐怕沒有多少人能認同,你不到1成的份額,你顛覆誰?革誰的命?
如果非要說革命,老笑只能說,中國電商已完成了辛亥革命,但離全國解放還遠得很。
而革命要成功,必須有線下實體零售企業的廣泛參與,只有大多數實體零售企業互聯網化了、電商化了,中國的電商發展才能有美好的未來。
傳統電商不代表電商行業的發展方向,只有虛擬結合、雙線融合、建立起可持續的盈利模式,互聯網才真正完成了對商業的改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革命。
當前,一大批實體零售企業通過各種形式進軍電商,這是一場商業互聯網化的人民戰爭,它將席卷全國,通向未來。
而在未來,零售業將沒有互聯網、實體零售之分,因為大家都是移動互聯網企業,“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那將是一種包容并蓄、海納百川、集先進科技之大成的復合形態、科技型行業。
一些傳統電商假貨泛濫、誠信缺失、無從體驗,與它們標榜的互聯網精神格格不入。
少一點顛覆之志,多一點互聯網之心,和實體零售一起轉型,傳統電商才有未來。
US?I p<@? ?? an>第三,揚長避短,優化體驗。
實體店與電商相比,最大的優勢在于體驗。網上的東西,照片拍得再好,不能觸摸,更不能試用,根本無從體驗。所以實體店要在這方面下足功夫,揚長避短。
國美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與嘗試。如對一些大店進行改造,打造體驗店,在店內入口顯眼的地方擺放比價機器,默認頁面就是京東主頁。王俊洲說,“與其讓顧客自己回去比價,不如我來幫你比價!”
這一招非常厲害,打到了蛇的七寸,簡直是釜底抽薪:電商最自鳴得意的、也是最大賣點就是低價,如今俺比你還低,你還牛B個啥?
國美的底氣從哪里來?一是前面所說的“包銷定制”,再一個就是如果京東的價更低,它還可以現場降價,原則就是不輕易讓顧客走。俺覺這一策略比蘇寧的“雙線同價、全網比價”高明,所有的價格都向網上看齊,嚴格的說是向網上最低價看齊,你的毛利在哪里?!
在攻敵所長的同時,國美也不忘揚己之長,盡可能地將線下體驗做足做優。例如,所有樣機全部使用新機,不僅用于展示,還可實際操作。又如,在音響店里放大片;在銷售電烤箱的地方現烤新鮮糕點,免費供顧客品嘗;把廚房用品區域裝修一個個風格各異的廚房,以吸引顧客眼球。
這些都值得百貨店、超市店學習。但在價格方面,超市也可以通過大量采購推出爆款,但百貨店現階段似無能為力,因為不掌握價格主導權,但也可以通過做活動來拉低價格,特別是對一些競爭類別、價格敏感的商品。有自營或自有品牌的企業則可通過自營商品、自有品牌樹立低價形象。
至于體驗,實體零售企業更是大有文章可做,比國美發揮的空間更大,例如引進餐飲、娛樂、休閑、文化等體驗業態,引入吸引眼球、聚集人氣的品類,提供免費的高速wifi,與品牌聯手舉辦明星見面會等等,只要用心去想,辦法多得很。
第四,激勵員工,滿足顧客。
任何轉型、變革都必須落實到一線,只有一線員工不折不扣甚至創造性地執行轉型、變革方案,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畢竟,顧客是不管你轉不轉型,只在乎你的東西好不好,價格便不便宜,自己的要求是否得得到滿足。
解放戰爭期間,我軍每逢戰斗前都要召開動員大會,進行戰前動員:同志們,你們家分田分地沒有?分了。蔣介石要把我們的地奪回去,我們能不能答應?不能答應!那就拿起槍來保衛我們的勝利果實吧!一時間,人人熱血沸騰,個個如狼似虎,激發出來的戰斗力非同小可。
國美深諳此道,既重視掌握顧客心理,也重視掌握員工心理,提出“讓每一個營業員都成為老板”,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勵措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據說在國美,很多營業員為了銷售好高端機型,把說明書復印了帶回家學習,因為高端產品銷售提陳更高。19000的彩電一個月能賣到3萬臺,連停車場的守門師傅都熱衷于推銷,講得還頭頭是道。這種激勵,蠱惑力簡直勝過了傳銷,快達到了邪教的“洗腦”程度。
審慎發展線上業務
蘇寧轉型線上線下同步進行,一體推進,國美轉型先線下后線上,在電商業務的發展上極為審慎、穩健。結果是前者是線上線下營收“雙降”,后者是線下線上“雙升”,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思考。
與蘇寧大刀闊斧地向互聯網零售轉型不同,國美在電商的發展上相對保守,盡量不跟風燒錢。王俊洲認為,電商是拿著投資人的錢揮霍無度,并問“你能虧出一個未來嗎”。在被質疑“不重視未來業務”時,國美老板娘、黃光裕夫人杜鵑也說,不是未來的事不重要,但為什么不先做好眼下的事呢?
國美并非不重視電商,在過去數年,也曾使用自有品牌、收購庫巴網以及與第三方平臺合作試水電商。9月3日,國美在線公布了開放平臺計劃,國美在線董事長牟貴先表示,國美在線的目標是在今年底超過蘇寧,它更長遠的目標則是京東。
在精耕實體門店前,國美首先做的是打造強大信息系統;在推出開放平臺戰略前,國美大力度整合了其物流體系,將其從服務部門變為經營主體,在100座城市推進“一日三達”服務。有人說這是學的沃爾瑪,信息系統、物流體系支撐起了沃爾瑪商業帝國,即使亞馬遜強勢崛起,沃爾瑪憑借其強大的供應鏈,也未落敗。
國美的電商之路會不會取得線下實體店一樣的成功?現在不好預判。潘石屹說,考慮問題要考慮得短一點,最好不超過一年時間。巨頭尚且如此,吾輩自不敢妄測。不過,國美總裁王俊洲此人非同小可,目標清晰,作風穩健,真做起來了也說不定。
對實體零售而言,發展電商更應審慎,不可盲目投資,特別是想做京東、蘇寧那樣的平臺,可以說是難于上青天。不要看到馬云賺錢了,京東上市了就眼紅心熱,那都是拿錢堆出來的,巨虧之后虧出來的,你既拿不出,也虧不起,還是一心一意地做好線下,搞搞信息化建設、移動支付、微信營銷,靜觀時變。
- 該帖于 2014-9-6 11:3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