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2014年6月上旬的時候,從一家行銷傳播機構得到信息,筆者所在城市的眼鏡太陽鏡行業將會再次以協會名義在某一個公眾商業場所進行眼鏡健康和如何愛護眼睛的公益活動,現場也會組織一些比較前位的太陽鏡品牌集中展示,目的應該是起到回饋廣大消費者,普及如何愛眼和護眼的生活理念,這樣的信息不禁讓筆者回想起這個城市中整個眼鏡太陽鏡行業比較有代表意義的兩個消費者教育的關鍵環節。
首先、就是眼鏡太陽鏡行業組織的引領作用,行業管理組織對類似這種公益活動的堅持,記得在2013年的夏季,也就是太陽鏡行業中認為最好的銷售時機,這個城市的眼鏡協會組織了第一次的太陽鏡品牌集中展示(2014年愛眼護眼、眼鏡嘉年華應該算是第二屆了),在那樣品牌集中巡展活動中,把時尚融入了健康教育中,現場穿插著時尚秀、用眼知識,太陽品牌介紹,和消費者互動環節等,嚴格意義上這種活動是起到了在社會、消費者群體中,樹立整個行業陽光、正面的行業形象,無形當中也會對每一個參與的太陽鏡品牌起到品牌消費者教育作用。而不能像有的個別太陽鏡品牌,把這樣的為行業榮譽站臺機會,看成了一種必須投入產出當場銷售行為,記得當時就有個別的品牌在進行活動前期接洽時,就會算一筆賬,我企業投入多少,就要馬上銷售回報多少,完全把這個行業的整體展示機會當成銷售行為來看待,沒有看到只有整個行業形象、市場容量發展了,才有自家品牌發展更快的行業平臺和社會正面輿論基礎。
其次、只有每一個太陽鏡品牌和消費者溝通教育、長期體驗的堅持,讓自身的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扎根,才能真正獲得品牌道路的勝利,也曾記得某個前位太陽鏡品牌2014年起開始在公眾商業場合設立專門的品牌體驗店,進行長期有關佩戴太陽鏡,以及鏡片對消費者佩戴前后對比體驗時候,在和同行交流這樣的信息和現場體驗心情時,有一位也是在太陽鏡行業從事市場的人員,冒出來的第一句話,竟然是“這也沒什么,”,從這樣的回答,從表面上看是競爭太陽鏡品牌之間的人員博弈或者對對方市場動作的不認可,而本質上是整個太陽鏡行業市場營銷人員隊伍對行業發展、品牌市場等認知還是比較欠缺一定的高度思考問題(記得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曾經舉例說明:對作為全國主要的眼鏡生產和銷售的指標城市人才網搜索在行業內70-80%在招聘一線的生產工人,剩余的20-30%在招聘有關市場企劃,大部分還是局限在企劃類型人才,特別是有關平面視覺設計人員,而有關一線的品牌營銷體系相關人員幾乎是空白,只有零星的區域業務代表招聘信息),而就太陽鏡行業這樣的體驗形式、信息與其他類似耐消品、瓷磚行業的經營業者在溝通時,都十分認可這樣的給予消費者長期體驗的方法,也表示會接受、尋找切合自身行業形式的消費者教育方法長期進行品牌的教育沉淀累積,為自己的品牌長遠發展打下更扎實的基礎。
貼近地氣,助推品牌,太陽鏡品牌和消費者溝通體驗貴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