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力量使一家被業內知名的專業團隊評估為只能做到日均收入2萬元的門店突破瓶頸,翻倍增長的呢?帶著濃厚的好奇心,筆者來到了合肥。
對零售業而言,合肥可能是座瘋狂的城市,空前激烈的商業競爭里,能活下來的都是菁英。
生鮮這個課題深奧而駁雜,聯家超市為什么能做到100%生鮮自營,這要追溯到2002年。
而恒通店也沒辜負這些顧客的猜想,它以每年平均60%的增長率快速成長著,也為聯家超市積累了大量的原始資金。
另外,為了證明生鮮的吞吐量,盧健還特意帶我們參觀了四海店的垃圾桶,十余個垃圾桶里裝滿了生鮮加工及后期處理留下的斷枝殘葉。
由于受營業面積所限,四海店除了接收每日定額的生鮮配送以外,還經常需要通知就近的聯家蜀峰店對其進行補給。
目前聯家多數門店的生鮮經營面積都在50%左右,所有生鮮品類包括肉類、鮮食、加工品等都是100%自營,其銷售占比是總銷售額的50%以上。
100%生鮮自營便意味著聯家超市需要在蔬菜、水果、水產養殖、鮮肉切割、生食加工等各方面都具備極高的專業技能和素養,并且還要有專門的團隊從事不同業態生鮮品項的經營。
盧健說,做生鮮沒有秘訣,唯一的秘訣就是把基礎打扎實,一點一點地積累,使之形成良性循環。
盧健所說的生鮮經營訣竅都是聯家自己一點一滴摸索出來的,每一條經營訣竅、每一次品類的自營背后,都可能存在數次甚至數十次的試錯過程。用盧健的話講,這是花錢買教訓,不斷從失敗中成長,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標準。
聯家的營運與采購是分開的,目前負責采購的有水產、肉科、蔬菜、水果、白班外采(含散稱)等五個專業采購小組,每組都有第一負責人、第二負責人、駕駛員、壯工等清晰的職權劃分。
生鮮是門龐雜的學問,需要大量時間的積累,如果只花一天的時間就想看懂聯家的生鮮經營模式及各方細節是不大可能。因此筆者在此僅放一些細節圖片,希望能夠為您更全面地了解聯家超市及其生鮮經營模式提供一些幫助。
注:這是符合當地飲食習慣的醬菜,用青花瓷盛裝,給人一種小菜也能上檔次的感覺。上方貨架還有裝好的便攜醬菜。
圖注:這是包河店的上下扶梯口,充滿設計感和童趣,在一些小細節方面也會做到盡善盡美。
注:聯家超市入口處設有這樣的寵物寄養籠,便于帶寵物的顧客暫時寄養。
零售業正在迎接新生代領導人的來臨,聯家超市的權柄交接堪稱典型。
越來越多的80后走上管理崗位,但像盧健這么年輕就當上總經理的還是相當少見。用盧健的話講,他也是被逼上總經理崗位的。
因為受父親從事批發商貿行業的影響,盧健從小便耳濡目染,15歲那年便在父親的超市打工,從而賺到人生中第一筆工資,他用這筆工資買了個相框,送給一位即將出國的朋友。這讓他印象非常深刻。
聯家超市的權利交接基本在這個時候定下基調,盧健負責企業營運管理,董事長盧茂權負責新店拓展及監督工作。聯家超市亦是從這一年開始以每年一店的節奏,走上連鎖經營的規模化發展之路。
對于未來,盧健心中已有全盤計劃,據他介紹,年初開始定好的戰略規劃,包括制度匯編、管理軟件切換、財務管理一體化等,目前已經基本定型,馬上就到收獲的季節。
對于現下流行的O2O,盧健表示短時間內聯家不會涉足該領域,目前還處于醞釀階段。雖然他是年輕人,也明白O2O的力量,但是沒有找到使用它的目的前,聯家不會隨意進入這個領域。
對于互聯網,短期內盧健希望能夠實現企業辦公電子化、信息化,并且可以財務管理一體化,減少中間環節和人力成本。
說到更長遠的未來,盧健計劃修建生鮮中轉站和生鮮處理中心,以及一些生鮮進行源頭直采, 把生鮮做得更好,更有市場競爭力。
盧健最后做了句總結,未來的聯家必然是即開放又閉塞的,對信息開放,但對未來規劃會堅持自己的路,絕不盲目地拿來主義,一定要走出聯家的特色,打上聯家的標簽。
盧健有著年輕人的創新思維、謙遜的心態、扎實的基本功、堅定不移的未來規劃,最重要的是對零售業的熱忱,有理由相信聯家的未來必然會愈來愈好。
*“—”為數據暫無。
*包河店營業前二十天平均銷售為200000元/天。
(來源:聯商網《店長》雜志 作者:易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