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傳聞叮咚小區資金鏈斷裂,算是給浮躁的社區O2O行業敲響了警鐘,在社區O2O還沒火熱之前,我一向愿意為社區O2O盡點吹捧之力,以便引起業界、媒體、資本等對這一行業的關注。
而如今社區O2O火的有點過了,我更愿意打擊下這個市場,以便行業回歸理性,創業者不要盲目進入(不差錢的除外),媒體不要胡亂吹捧(公關合作需要除外),投資人也不要傻里吧唧的瞎投(有錢愿意砸我也不攔著),社區O2O這行水還深著呢。
目前的探索還僅僅停留在淺水區,媒體和資本是雙引擎助推器,但往往容易把一些心癢難耐的創業者帶到溝里去,最后血本無歸,能拿到投資的畢竟是少數,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靠關系,真正靠項目的目前還沒聽說,所以,不要傻了吧唧的看社區O2O熱就不管老婆孩子的死活硬往里鉆,社區O2O不存在先進模式,靠的是扎實基本功,沒有這個準備基礎,就老實歇著,看看叮咚小區的處境吧。
社區O2O水太深 叮咚小區激動的太早被嗆水了
叮咚小區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傳聞,著實不讓人吃驚,因為從最開始上線我就不看好他的發展,出現問題是早晚的事,雖然叮咚極力否認資金鏈斷裂的問題,但卻承認關閉北京公司的事實。
叮咚小區在上半年突然在這個行業冒泡并宣稱獲得1億元天使融資,在一輪公關宣傳和廣告攻勢之下,一時間成為社區O2O領域的明星企業,雖然從最開始就不看好叮咚模式,不過還是強忍著沒去吐槽,畢竟人家也不容易,以標桿姿態宣傳宣傳對社區O2O這個行業也有幫助,沒必要去接人老底。不過,現在到了該好好說道說道的時候了,不然總有一些圍觀群眾深受叮咚的刺激。
實際上,至始至終我都不相信叮咚小區獲得了1億元的天使投資,大部分懂行的人也都對此表示懷疑,陸續聽到一些人對叮咚融資金額的質疑,一個什么都沒有的企業,不僅用戶基礎基本為零,連市場都沒搞清楚,就拿一億天使投資?要么是投資人瘋了,要么是有水分。從我目前接觸的情況來看,有太多的社區O2O創業者在找投資,而大部分的投資人都持觀望的態度,在市場還不清楚的情況下,叮咚能拿1個億的天使期?誰愿意信誰就信吧。
后來,有一個創業者來我這跟我交流表示,他項目找的天使正好是叮咚的天使,而據其稱叮咚小區拿的錢并沒有1億,實際遠比1億小很多,具體數額我就不透露了,對在危難時刻的叮咚影響不好。
叮咚第一輪嘗試未能成功最大的問題就是其根本沒了解社區問題,在沒找準切入點時就冒然的以互聯網方式強行切入,失敗是必然的,互聯網那套在社區市場是行不通的,把網絡規則套用到實體市場?所以,抱著與叮咚同樣心態的創業者可以歇歇了。點到即止,叮咚已經痛定思痛,希望能從頭再來,還是要留點口德,給點機會的。
貪大求全、一勞永逸,有這兩種思想的社區O2O必然死
有“貪大求全”、“一勞永逸”,一心想成為社區O2O平臺的創業者可以趁早退出了,在這里可以明確的告訴你,不可能,現階段就算是BAT來做也做不到。
貪大?社區本來就是小個體,而且每一個小個體都存在不同的問題,想像互聯網一樣快速壯大,瞬間有百千萬用戶是不可能的,這是一件慢工細活一步步來的事。社區網絡化(也就是社區O2O)與互聯網的用戶發展路徑正好相反,互聯網是提供統一標準化的服務,自然能吸引全國各地的用戶,而實體社區則是一區一樣,各個社區用戶量低,業主構成不同,網絡普及程度也不同,要想快速得到廣大用戶認可是不可能的事。簡單的說,互聯網是用戶找服務,而社區O2O是服務找用戶,貪大是大不起來的。
求全?社區黃頁是最互聯網式的切入形式,而且已經有些產品存在多年了,但是一直不溫不火,除了產品模式本身的問題,用戶對黃頁上的各項服務都是低頻服務,就算當有需求的時候都想不來用這些產品,久而久之從手機APP上被淘汰也是必然的。求全的東西最大的問題是做不專,做不專怎么吸引用戶?洗衣需求強的,只要留下個洗衣店電話即可,還要這些黃頁APP有什么用?社區O2O的本質還是在于直接服務,不在于黃頁服務。
最讓人悲傷的是以“一勞永逸”的平臺思想設計出“貪大求全”平臺模式,寄希望于成為坐收漁利的平臺巨鱷,而像洗衣、家政、快遞這類臟活累活由別人做,自己做個平臺就能坐地收費了,這些是互聯網中毒很深的人。第一,社區不是互聯網式的標準化服務,而是以人為基礎的生活化服務,拼的是誰的服務好,而不是誰的平臺更好;第二,在互聯網已經成熟,形成大魚吃小魚的環境下,隨時都會有更大的魚出現,沒有巨頭力量支撐難成新平臺。
另外,總有人問,社區O2O可以從哪里切入?第一,個人思考所得的結果是不知道;第二,別人告訴我的模式暫時不能在網上說,所以這類的問題還是不要再問了,沒法回答。但這里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各位,做社區O2O平臺是很難賺到錢的,具體原因留著以后慢慢說吧。
社區O2O 跑腿是門好生意?
事實上,做社區O2O的,活的還算可以的是那些愿意做臟活累活的,尤其做跑腿生意的,那些想以互聯網形式做平臺的沒一個拿地出手的,而那些在社區內開個店門就聲稱社區O2O的過的也都不怎么樣,至于那些做自提柜或者自助售賣機的,嚴格來講根本不算O2O,但勉強也能與O2O沾邊。
社區O2O中,有很重要的一塊市場就是上門服務,而上門服務主要考驗的是跑腿能力,京東雖說是電商,但放到線下的時候其實是干跑腿的,另外,最近公關攻勢不錯的社區001也是干跑腿的,跑腿生意還是比較容易吸引用戶的,不過成長空間有限,等有時間吐槽下社區001,也給它降降虛火。
那些直接經營或者專門垂直整合跑腿業務的社區O2O項目值得注意,不過大部分創業者都看不上這類活,除了家政、跑腿、洗衣、洗車等,這類可切入的項目還有很多。舉個例子,一哥們是支付寶出身,現在出來社區O2O創業,做的是大部分人看不上的送水生意,而送水生意背后藏著著巨大商機。
據統計,全國家庭的桶裝水年用量約2.6億桶,桶裝水已成為最主流且最方便的喝水方式,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瓶裝水規模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長,約1000萬的家庭每八天叫一次桶裝水。除了市場規模正快速增長外,最大的亮點在于8天/次的頻率,這對于社區服務來講,頻次已經足夠高了,而且是剛需。所以別看不起這些貌似比較邊緣的社區服務項目,至于送水O2O模式是怎樣的,由于是創業初期,這里暫時不方便過多透露。
很多人,瞧不起這些低頻次的社區服務項目,但現實是只有這些還能勉強活下去,而那些試圖做平臺切入的都死的很慘。低頻次被高頻次應用整合是市場規律,但是作為一個能整合社區垂直服務的應用在社區O2O領域已經很了不起了,至少對投資人來講比一心做平臺的更實際一點。
先解決物業服務問題 再談社區O2O吧
大部社區O2O的創業者都將眼觀放在了社區服務上面,事實上,社區物業中潛藏著巨大市場,10月9日的《新聞1+1》節目討論了下有關國內物業水平的問題,其中很多點都對我促動很大。
節目中白巖松說到國內有8層小區沒有業委會的存在(我查了下,這個數據是11年左右的估計數據,并沒有嚴格的市場調研,不過大部分社區沒有業委會存在是很正常的情況),居民與物業之間的矛盾嚴重,這里面就存在巨大的商機。
具體的,就留在以后有時間單獨討論吧,或者自己看下節目去發現問題,我只能說,物業與業主之間的矛盾關系也可以當做是社區O2O突破點,就看誰去做,怎么做了。再提醒下各位關注社區O2O的親吧,社區最基礎的物業服務問題都沒解決,有多少人會去享受高大上社區O2O呢,社區市場很復雜,務實更關鍵呀。
廣告時間:考慮組建一場社區O2O活動 可有興趣?
近期,一些通過互聯網方式找我咨詢社區O2O的人,大部分我都沒做回答,實在不好意思,網絡咨詢交流效率低下,實在是太浪費時間,確實沒精力做出解答,我相信真正有誠意想問問題的會上門請教,或者請我上門,而且之前有些企業在網上咨詢之后的態度讓人心寒。最近陸續有好幾位到我這小地方找我交流社區O2O的,我都是免費服務,還自掏腰包盛情款待,像我這么厚道的“資深”人士現在少有啊。
這兩天我在考慮要不要組織一場社區O2O的線下交流會?不知道各位是否覺得有必要,時間大概定在年底之前,以便各位年后可做重新部署,具體是圓桌式的研討會,還是開放式的行業峰會還沒確定,各位有想法的可以先找我報個名,我好先建立個活動準備群,看看各位的需求和意向。
不過,活動鐵定是要收費的哦,因為我相信愿意出錢的是有真實需求的,關于費用多少嘛,到時再說,總之不會低,看具體的活動形式吧。至于參會人士,可以是社區O2O相關企業的操盤人,也可以是即將準備進入這一市場的創業者,同時也歡迎互聯網和地產行業的巨頭們,當然也歡迎投資人,尤其是在找項目和需要補腦的投資人,另外,各位媒體朋友能支持下就更好了。不過,一切都是初期籌劃,有需要的可以先報個名,若是圓桌式研討會形式,將只接納提前報名者,那么報名開始。
文/王利陽
微信:wly644756798;QQ:644756798;微信公號:科技不吐不快;微博:王利陽V。
關注微信公號:科技不吐不快(tucaokeji)
- 該帖于 2014-10-15 15:5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