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談生鮮
----零售企業連鎖超市生鮮自營成功模式關鍵點(下)
回顧近幾十年來中國零售業的發展歷程,一個基本規律是:每一次重大經濟危機的洗禮,都會有力地促進零售業的經營創新,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所引起的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似乎中國零售業并未受到重大打擊,但是國外零售巨頭在其本土出現了嚴重衰退,此背景下這些零售巨頭正不斷的在創新經營方式和業態形式,試圖在中國市場建立新的戰略優勢。然而在這期間中國本土超千億級零售大鱷,和大批中小零售企業的涌現,也迎來了中國零售蓬勃擴張的時代。進入2012年經濟危機再次降臨,一系列動蕩波折重組并購,種種跡象表明中國零售業正處在一個要素成本急劇上升的階段,加之企業全球化的競爭日益加劇,導致零售暴利時代終結了,微利時代隨之來臨。
摘自:《2012-2013中國零售業生鮮經營藍皮書》
步入微利時代的零售企業如何在殘酷的競爭中生存并發展?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及持續的自主創新是人們提及最多的。在這場經濟變革中影響中國零售業生鮮經營究竟是什么呢?根據《2012-2013中國零售業生鮮經營藍皮書》中2013年中國零售生鮮機會點調查的結果來看,占比25%的標準化的管理是目前企業管理們非常迫切的需求。那么生鮮經營如何實現硬件和軟件上的“標準化”? 在機械設計中,我們知道所有廠家生產的螺釘、螺母規格都是統一的,不同廠家的商品可以互換,就是因為所有的生產廠家都按國家的設計標準來做。因此“標準化”是靠制度做出來的,是靠“規范化”來實現的,零售生鮮經營是“人”的行業,不是機械化的生產行業,面對的是農產品,不是工業的標準件,標準化的流程是唯一可以去約束和指導人的行為的手段。
連鎖超市生鮮區生存和發展的立腳點在于它在商品品質、價格、環境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其管理標準和經營效果的達成有賴于明確、高效、規范的經營管理體系。例如,一般的生鮮區運營涉及原料供應及儲存、生產加工、陳列銷售三大環節,因此管理標準也相應分解為原材料供應儲存標準(基本存量、儲存條件、存放及使用標準等)、生產標準(生產、產品質量、生產衛生標準等)和商品銷售標準(陳列、質量控制、有效期管理、服務標準等)。
一套高水平的經營管理體系需要經過反復多次地修訂、培訓、檢查、指導才能不斷完善,進而加以系統化。例如:收貨驗收時需要注意商品等級規格,商品的進貨條碼,供應商的進貨成本價,生產日期,每箱的重量,去皮扣重。70#與80#的同等級同產地紅富士之間價格相差有兩三元左右。進貨條碼直接關系到商品是不是你系統需要的商品,也是進貨價格的一種保證,日配的八連杯酸奶每杯和每盒上面都有條碼,就是兩個商品。每箱的重量和去皮扣重很關鍵,要按企業收貨比例去抽檢,不要自以為紙箱沒有多重不會損失什么,經常在里面會有水泥、石膏板、水瓶這類東西,一箱商品毛重10公斤,凈重量只有6公斤,如不檢驗收貨的話,還未陳列銷售就已經損失了40%。肉品收貨先要收集送貨單位隨貨而來的所有證件,車輛消毒證明,出入境檢疫證明,非疫區證明,還有最近才加入的鹽酸克倫特羅(瘦肉精)檢測報告,在所有證明報告都齊全后,我們還要檢查白條胴體上是否有蓋生產廠家,屠宰日期,規格等級,檢疫合格章,以上都全了,開始我們的收貨驗貨工作,肉品的色澤呈紅色有光澤,血色均勻,脂肪潔白,無出血點和傷斑,表面微干或微濕潤,不黏手,指壓后凹陷立即回復,無異味,具有正常豬肉味道。收貨完畢后第一時間放進保鮮庫中,白條豬不能直接落地,需懸掛儲存。
我們在做自己企業的商品收貨標準里必須要有
1. 商品的所有信息
2. 商品質量要求標準
3. 儲存溫、濕度標準
4. 商品包裝規格要求
5. 標準商品照片
6. 拒收商品照片
7. 拒收商品的各項指標比例要求
建立了自己的生鮮商品質量手冊后也可以讓我們的員工更專業,更好的為顧客服務,顧客也不會懷疑員工的專業度而對企業的品牌失去信心和口碑。
所以在超市經營過程中通過每個環節的標準化制定,不僅要有收貨流程標準,加工包裝管理標準,表單化管理,更重要的是要體會到標準化系統建立和規范執行的重要性。因為生鮮業績提升是通過技術技巧的優化,現場和遠程管理推動,要把標準化的思想應用到超市生鮮經營的營、采、配體系的打造的每個環節中。
本土超市需要迅速發展做強,而生鮮是超市經營的靈魂,是超市人氣提升的關鍵,但一些企業常常出現這樣的疑問“同行做的好,但我們就是銷量上不去,越做越萎縮?”,是哪里出了問題?有的實行“拿來主義”,照搬國外的模式,但拿來后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零售行業本不是高科技行業,難點和關鍵究竟在哪里?是業態的問題,資金的問題,經驗的問題,模式的問題,還是什么其他的問題?目前,針對零售行業這種現狀,各家學派爭鳴,各種藥方流行,“靈丹”、“妙藥”層出不窮。
不難看出,業態和模式并不是解決生鮮經營問題的根本,好比是一棵大樹,業態和模式是地上的部分,是葉子、鮮花和樹干,但如果沒有樹根,這棵樹就無法長期生存,如果根基強大,小樹也可以發展成大樹。 生鮮經營的根基是什么呢? 是標準化,是流程標準化,體系標準化,管理標準化。標準化的目的就是以業績、核心競爭力兩個關鍵詞為核心,通過制定生鮮戰略規劃、優化商品結構、梳理生鮮標準流程、培養生鮮人才梯隊等,致力于突破瓶頸、大力發展、獲得差異化競爭優勢、深化品牌形象。這就是零售生鮮經營真正的心臟所在,關鍵所在。因此,它是一個管理的總體系,只有正確的體系才能完成對生鮮經營的控制和管理,才能打造企業生鮮經營的核心競爭力。零售企業如果只做或學,做別人的業態和模式,不進行系統建設工程,則等同于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作者:劉俊 寫于2013.7
hansliujun- 該帖于 2014-10-21 11:15: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