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以經營生活必需品為主,轉型試水購物中心需謹慎。
在零售業整體呈現不景氣的前提下,大型零售超市也不得不尋求轉變之路,有的發力生鮮領域,有的涉足電商,有的干脆跨界做起購物中心,永旺、歐尚、家樂福、沃爾瑪、物美等紛紛踏足商業地產,刮起一陣“超市購物中心化”的風潮。
業界在看好這一轉型之路的同時,亦指出,隨著商業地產日益增多,跨界之舉暗藏風險,超市試水購物中心,應在選址、定位、招商等方面謹慎決策。
超市在行動
今年8月,沃爾瑪在珠海舉行奠基儀式,計劃投資約6億元,在珠海香洲區及旅游路周邊興建社區型購物中心——珠海樂世界,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計劃引進山姆會員商店珠海首店作為主力店。這是沃爾瑪在中國自行開發、建設和經營管理的第一個購物中心,預計于2016年落成營業。
在此之前,永旺、歐尚、家樂福、物美等大型連鎖超市均已開始涉足商業地產,5月,法國零售大鱷歐尚集團傳出要在東莞自建購物中心的消息。據悉,該項目全部商業將由歐尚集團自持,項目業態由自營超級大賣場、現代家居及電器主題館、時尚餐飲休閑場所和最受市場歡迎的零售品牌等組成。新快報記者查詢資料發現,近兩年,歐尚集團在華策略有所改變,不再單純以零售布局市場,已經嘗試商業地產的開發。2013年底,歐尚集團在華共有59家商業中心營業,其中包括4家超級商業中心。
永旺則計劃2016年底之前在中國開設15家大型購物中心,總量發展至20家,海外購物中心將由36家增長至70家。家樂福方面也表示未來將推進更有吸引力的大賣場建設,如提供更好、更舒適、更方便的購物環境,發展以大賣場為基礎的小型購物中心等。
試水購物中心,國內品牌超市也在行動。2013年北京最大本土超市品牌物美以3.22億元的價格競得北京市國際雕塑園地下文化娛樂中心項目用地,計劃打造成地下購物中心,預測2015年內開業。
跨界需謹慎
大型連鎖超市跨界試水購物中心儼然成風,主要原因是受電商沖擊以及零售業整體不景氣的影響,目前國內百貨零售業營收負增長已成常態,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2014年前三季度,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商品零售額同比下降0.1%。
有業內人士指出,大型連鎖超市有一定的商業積累,熟悉消費者市場,轉型做購物中心可將此前積累的經驗運用于資源整合,市場前景看好。
相關調查顯示,由于投資商業地產的利潤率遠高于零售業,價值店鋪租賃成本連年看漲,國內零售企業超半數都開始涉足商業地產。這一情形既顯示購物中心的潛力,亦暗示其背后的風險。
風險主要來自于近年來商業地產日益增多,競爭愈發激烈。據聯商網統計,11月全國新開業的購物中心至少有17家,而中購聯行業研究報告資料顯示,至2013年底,全國購物中心數量已達3450家,預計2015年總量將達4000多家,這還不包括百貨、超市轉型購物中心的情形。
商業地產的存量不斷增加,背后的泡沫也隨著越來越大。業內人士指出,想要跨界做購物中心的超市應三思而后行,在選址、定位、招商等方面謹慎決策。
廣州商業總會秘書長羅志杰認為,大型連鎖超市以經營一般日常消費品為主,且積累了一定的市場經驗和資源,在選址、定位準確的前提下轉型做社區型購物中心,成功的幾率較大,原來的超市可以做購物中心的主力店,一舉多得。
不過,購物中心尤其是大型綜合性購物中心,需要大型超市、百貨店等主力支撐的同時,還要配備娛樂、餐飲、專賣店等多種業態。羅志杰提醒,超市若要轉型做大型綜合性購物中心,還應謹慎考慮。“大型購物中心是綜合性很強的商業平臺,對非生活必需品營銷、時尚營銷、文化營銷等有較高要求,如影院、餐飲等業態就需要豐富的商業資源支撐,這恰恰是超市相對欠缺的。”
(新快報 記者 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