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經濟將進入“新常態”,在新常態的背景下,更考驗的企業的“平常心”和“定力”,商業需要更加深入的、精致的、沉浸式的創新,因為,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會更加理性,營銷也將告別“爆發式”及“井噴”式增長的狀態。本文列舉2015年十大商業趨勢,聰明的創業者,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創業方向了嗎?
2015商業趨勢之1:重構邊界
雕爺不僅做了牛腩,還做了烤串、下午茶、煎餅,還進軍了美甲;小米做了手機,做了電視,做了農業,還要做汽車、智能家居。在這新經濟時代,行業邊界正在被不斷打破,盡管現在這些案例還沒有證明100%的成功,但是跨界的大潮已然不可阻擋,思考行業的本質,要更寬的眼界,并且要跳出本行業的視角。
過去,企業用行業做競爭壁壘,但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深度滲透,重新構造了企業的邊界,軟件與硬件的融合,娛樂和時尚元素的融入,移動互聯網的應用等等,都在重新劃分新的行業勢力范圍。
這一切改變的核心都是人的需求,人群在細分之后的重新聚合,在信息經濟下的基于時間和空間、基于興趣、基于內容的聚合,正在改變過去單一的年齡層次、收入劃分、職業地位的分層模式。因此,重構商業邊界的核心是基于人的族群聚合為視角,而不是產品和行業的視角,2015年,每個行業中的商業創新的變革,都源自于對于同質性的消費族群的痛點挖掘,以及在此基礎上構建的產品與服務要素的重新組合。
2015“重構邊界”趨勢思考題:
1.您的行業如何嫁接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換個角度提供產品和服務?
2.在不同的入口、擁有不同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消費者,有什么痛點?是否可以中心組合產品和服務要素?
2015商業趨勢之2:共享經濟
我們的物理空間越來越有限,住房越來越下,車位越來越少。很多產品,你并不一定需要再100%的擁有,你只需要考慮如何更好地使用,如果能便捷的使用,“擁有權”其實不再重要。
通過手機應用租車,通過短租網將空余的房屋臨時租給旅行者,在網上分享自己創作的歌曲或者小說,將孩子不需要的玩具放在網上與人交換……越來越多的經濟活動在共享中完成,個體間直接交換的系統,在任何時間均可實現將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人們連接起來,消費者通過上網進行消費或者交換,享用更加便利、舒適、快捷和實惠的商品與服務。易到用車、嘀嘀專車、PP租車……率先在租車行業掀起創新浪潮,下一個行業是什么呢?共享經濟的本質是:消費者希望以不同于以往的、更為實惠的方式進行消費——便利性需求是核心,物品的擁有權漸漸正在被消解,更便利的使用權和可分享性成為消費者關注的對象。
2015“共享經濟”趨勢思考題:
1.在您的行業中,消費者擁有的東西是否可以共享?
2.您如何建立一個便利的入口和平臺,讓消費者可以結合新的技術和大數據等平臺,共享人們愿意分享的東西?
2015商業趨勢之3:小城市的微創新
2014年11月19日-21日,“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中國浙江烏鎮召開,來自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國際組織、企業、科技社群和民間社群的互聯網領軍人物等近1000余人出席了此次互聯網大會,這個大會讓古鎮與互聯網的統一融合,讓烏鎮有了新的定義。——“不管你是哪種身份,來自何方,都可以在烏鎮找到合適的地方。”
過去中國的城市都在追求大而全,造就大城市的運動讓城市越來越趨于同質化,現在,微小的差異和獨特性將讓很多中小城市散發魅力,微小的創新和定位,往往讓城市更有故事和魅力,城市形象要尋找小而美的故事。旅游資源不再是人們向往城市的核心理由——體驗、情感、故事才是核心。
2015“小城市微創新”趨勢思考題:
1.您的城市還在貪圖大而全的形象定位和傳播嗎?如果有,請改變。
2.您的城市有什么比較有意思的故事?這些故事如何形成一個打動人們或者讓所有的旅游人群都向往的點?
2015商業趨勢之4:亞文化×微社群
大眾市場,讓商業創新的競爭激烈。大眾族群偏好的多樣化,讓人口學和社會學分類不再準確,反而是那些存在于大族群下的亞文化和小社群,才是未來創新商業的立足點。
移動互聯網讓更小的篇幅、更簡單的露出,更細分的興趣,更及時的分享、更高效的鏈接的微化內容迅速產生,這種內容和行為模式,讓消費文化以內容、興趣、社交為中心,分解出更多的亞文化。
亞文化群體的價值將成為支撐長尾市場的核心,不同的亞文化群體的個體認同的表達和需求,成為微社群商業的基礎。關注亞文化的小需求和生活中的微需求,組建基于垂直化、強關系的社群,用專業化產品和服務進行切割,將塑造消費的大市場。
例如,抓住二次元文化的“嗶哩嗶哩”這樣的彈幕視頻分享網站在90后中走紅,以及類似“節操精選”這樣完全基于一種互聯網時代的自黑、吐槽、互黑、惡搞的娛樂精神而創建的新媒體,都吸引了大量的90后微社群群體。
2015“亞文化×微社群”趨勢思考題:
1.您思考過80后、90后的分類嗎?
2.您能隨口說出3個以上90后經常停留的互聯網社區或者APP嗎?
3.您想過如何觀察在不同時間空間中的年輕人的生活形態嗎?
2015商業趨勢之5:精品質消費
消費者要的不是更多,而是更簡,消費者要的不是看得見的符號,而是摸得到的精致。
隨著消費者獲得信息的多元化,消費者開始對符號消費進行重新的認識和反思,他們在追求產品價格的同時,更加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安全性和產品質量;在消費“品牌”的同時,開始注重對消費體驗、品牌文化和內涵的多元化追求;在追求物質生活豐富的同時,開始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實;在解決實際需求的同時,開始注重在各方面對生活品質的提升。
販賣具有標榜意義的符號將不再能打動消費者,消費者的自我世界與品牌的鏈接越來越重要,而生活方式的精雕細琢的需求在不斷涌現,精致化的細分生活族群正在崛起,例如美食家、美麗專家、文藝人士、健康專家、旅游愛好者等等。在未來消費行為上人們也將會更加崇尚達人經濟,例如在衣服的選擇上消費者會更偏向時裝達人同款或其所推薦的款式,“買手”也將成為一個熱詞。
2015“精品質消費”趨勢思考題:
1.您知道您的產品服務消費領域的品質需求是什么嗎?
2.您的公司有爆款產品嗎?
3.您想過如何發動更多的人來推薦您的產品嗎?
2015商業趨勢之6:個人生活的智慧互聯
新技術讓生活方式移動化、可視化、智能化,在可佩戴市場正在如火如荼的發展的時候,下一個階段則是考慮萬物互聯化以及個人生活的互聯化。
萬物互聯化。例如,蘋果進入可穿戴設備,特斯拉用車聯網改造新能源汽車,互聯網電視對于傳統電視價值的提升,每一個生活中的硬件都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思考“物與物的相互鏈接”,這將讓硬件擁有互聯網生命,消費者與設備之間的交互也將變得更加簡單。
個人生活智能化和互聯化。每個消費者都在尋求個人的智能化生態系統,而移動的可穿戴設備及技術將融入更多的消費者生活方式和產品,大到家電、家居產品,小到指甲油、食品包裝、可分析心理狀態的可穿戴設備,移動健康管理,以及分析數據來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公司等等,對企業來說,開發出與這些獨特生活需求和生態系統匹配的產品成為值得關注的領域。
2015“個人生活的智慧互聯”趨勢思考題:
1.您還認為可佩戴市場只是個時尚?您知道如何將其實用化?
2.您思考過移動健康、移動智能家居等新興領域的商機嗎?
2015商業趨勢之7:時點經濟
消費者總在找理由消費,以前的消費理由是傳統生活文化賦予的,今天,互聯網卻可以創造更多的消費文化。甚至,365天,消費者希望每天都是星期天,過一種大家都認同的節,成為中國消費者的自我放松的重要理由。
消費節點正在被消費時點所替代,一個品牌要想形成消費的群體擴散,就需要結合消費者需求,打造出消費“時點”,引發行動。例如,阿里巴巴把雙11打造成了“網絡購物節”,本來生活把“717”變成了“回家吃飯節”,《南都娛樂周刊》與萬和熱水器把2014年的雙12變成了“回家陪伴日”……忙碌的社會,消費者需要理由放松,也需要理由消費,365天的時點,都可以引發消費者的集體行為,猶如“地球關燈一小時”一樣,如果一個品牌希望占領行業的高地,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時點經濟”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
2015“時點經濟”趨勢思考題:
1.您想過讓您的消費群在同一天做同一件事情嗎?
2.您知道如何策劃一個消費文化主題日嗎?
2015商業趨勢之8:新體驗場
影響人們選擇消費場所的原因不再是目的性消費,而是新的場域和文化空間。電子商務減少了人們去線下很多零售場所的頻次,而傳統的消費場所應對互聯網的沖擊,體驗和娛樂成為核心。所有的渠道都需要打破僅僅是純粹的交易和消費渠道的概念,而是要打造新的生活方式體驗場,即便是一個餐廳、或者是一個快餐店,企業要思考如何從交易經濟到體驗經濟的全方位轉型。
引進新的多媒體技術,以及形成文化主題等等,消費場所和消費空間要改變人們對于傳統消費模式的想象,娛樂和享受型需求成為制造新體驗場的核心,新體驗場也讓很多空間都可以有機會成為生活方式的標志性場所。
例如,上海K11購物中心將自己定位為“藝術·人文·自然”,經常舉辦各種主題性的藝術畫展等活動的藝術空間,把購物中心變成了文化和藝術潮流的聚集地,2014年,成功引進克勞德·莫奈的首次中國特展“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觀展人數達到40萬,營業額增長20%,讓購物場所變成了體驗場。
2015“新體驗場”趨勢思考題:
1.如何將渠道變成不再是簡單的交易場所,而是生活方式的場所?
2.渠道如何從流量經濟到體驗經濟和娛樂經濟?
2015商業趨勢之9:流動的品牌
今天的品牌要流行,需要的是信息流動。流動的品牌不僅僅是單方面的提高其品牌的聲量,而是要讓品牌信息可以被更多的人主動去傳遞,因此,承載有意義的有趣味性的品牌內容成為品牌打造的重要工作,讓品牌內容在不同的媒體平臺和消費族群中都能得以流動和傳播,成為所有的品牌都要去思考的。
流動的品牌就如同水和空氣一樣,而創造一切好的內容是讓品牌流動的核心,“存在感”和“流動性”兩個維度都成為考量品牌建設的重要維度,“存在感”是樹立品牌認知度,“流動性”則是讓品牌更有活力。
例如,擁有141年歷史的牛仔褲品牌Levi"s,一直以性感魅惑吸引很多消費者,但是年輕人群的不斷更迭,突然這個品牌已經不在大多數年輕人的購物單上了,50歲以上的消費者已經成為其最大的購買人群,消費人群的老化,對品牌無疑是個危險的信號,于是,Levi"s在全球發起了“LiveinLevi"s”#活出趣#的網絡營銷活動,讓所有人用視頻等方式來曬出自己穿牛仔褲的狀態,旨在鼓勵消費者在網上講述他們自己的Levi’s故事:“穿上它,挑戰它,折磨它,分享它”,想告訴消費者的是,穿上Levi"s,你可以去做任何事,只要別無所事事。這不僅是一種存在感的傳播,也在說明品牌應該如何流動于消費者的生活。
2015“流動的品牌”趨勢思考題:
1.您的品牌傳播如何實現線上線下整合協同的?
2.您的品牌有自己的內容平臺嗎?您知道內容營銷如何做嗎?
2015商業趨勢之10:泛娛樂營銷
所有行業都將是娛樂業,嚴肅冰冷不再受到年輕消費者的喜歡,因此,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要賦予消費者心理的愉悅和滿足感。
而隨著80、90后已經成為中國消費主力,他們對于參與感的要求加劇,商業要融入娛樂的元素,才能打動年輕人,營銷同時也是“秀場”。
影視、音樂、文學、游戲等文化資源和平臺,都可以成為娛樂互動營銷結合的資源,對于娛樂資源的開發,將明星資源和娛樂資源內容化和整合化,將一個短期的娛樂事件放大、深化、拉長,才能讓娛樂效應放大和影響深遠。
在互聯網時代,品牌已經不再是那個冰冷的、高高在上的,僅僅是搭乘娛樂媒體平臺出現的形象,而是有親和力,有內容的,有能夠讓更多的消費者關注的人格化的載體。例如,藍翔技校的走紅正是因為:“挖掘機技術哪家強?中國山東找藍翔”這句話在網絡中病毒式的傳播,而仔細分析會發現,他們的營銷手法多樣,從電視到微博,從電影到段子,關于藍翔的段子帶些自黑、惡搞,又不失幽默,總之娛樂性十足,讓網民自愿提供傳播渠道。
2015“泛娛樂營銷”趨勢思考題:
1.您的品牌如何和消費者玩起來?
2.您還停留在明星代言、簡單的冠名的娛樂營銷階段嗎?
2015年,科技的生活化、人文化,消費的精致化、生活形態的細分化會進一步加劇,關于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融合與協同的效率會繼續提升,商業模式的變革也將會更加關注微小的創新機會,精、簡、深將是創新的動作要點。(梅花網)
0374CHG- 該帖于 2015-1-22 13:2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