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我們新開的兩種業態門店——站東路便利店和聚金花園小區底商都不理想,因為對于我們做社區超市的來說,進軍這兩種業態都是新手。之前加盟部田經理跟我聊便利店與小區底商的時候,我說我對做便利店的興趣不大,因為在這個行業里面莫說是羅森、7-11,就是跟本土的可購、優客佳這些比我們都是差得遠的新手。未來這個行業肯定會洗牌,未來重慶來的將是全家、華潤這個級別的,像可購、優客佳這些加盟的品牌很難活得下來。而重慶本土真正值得指望的不是現在這些便利店品牌,而是做牛奶的天友、奶牛夢工廠;做餅屋的沁園、華生園這樣的本土相關行業的巨頭。我蘇安然不是干便利店這行的,但是我也認為中央廚房是便利店的核心,不但投入巨大,而且技術高管理難,根本不是可購、優客佳這些能夠操得起的。可想而知我們現在進入便利店這個市場里面能不能從菜鳥變成鳳凰呢?
而小區底商是最近才出現的新業態,在重慶你連可以借鑒的門店和拜的師傅都沒有。但是正是因為如此,這個行業才值得我們去搶第一杯羹。寧當雞頭不當鳳尾,這是最基本的道理。我們超市現在的水平想要擺脫現在的狀態,是去做便利店這個紅海,還是小區底商這個藍海?
當然小區底商相對于便利店更加的難做,因為你找不到完全類似的小區及其相關外部環境,一個店就是一個模型,從品類到商品再到價格,可復制性極差,這是做小區底商難度最大的地方,蛋糕沒有這樣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