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J.FRONT-RETAILING旗下大丸百貨將于2015年5月起全面進駐上海,現已進行試運行。
J. Front Retailing Co. Ltd(J.フロント リテイリング株式會社)是在日本擁有大丸、松板屋這兩個百年大型百貨公司的股份有限公司,是主要經營百貨商店的大型零售集團公司。總部設在日本東京,2007年9月3日成立,成立資金300億日元(約16億人民幣),為上市公司,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共發行了268,119,164股。主要的經營范圍為百貨零售業,此外還涉及信貸、批發、不動產等行業,百貨零售業占其銷售比例的67%,2012年加入的Parco相關產業占23.4%,批發占4.8%,信貸占0.4%,其他行業占4.4%。
上圖2014年J.Front銷售比例分布圖。
J.Front目前在日本有19家實體百貨商店,分布在東京、札幌、靜岡、京都、大阪等日本主要城市,其中大丸占13家。
上圖為神戶大丸百貨外觀
上圖為大阪大丸百貨外觀
據日經產業2013年底的報道顯示J.Front旗下的大丸、松屋約占日本百貨行業市場份額約12%左右,排名第四,排名第一的是三越伊勢丹18.8%,第二為高島屋12.5%,第三為西武SOGO百貨12.3%。
上圖為日本百貨店市場份額 (2013年底數據)
J.Front是在2012年宣布與上海新世界攜手,在上海黃浦區開設其近10年來首家海外店鋪—“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 店名使用“大丸”這個在日本國內使用的老字號店名。在項目啟動之初J.Front表示此次未開設自己的店鋪,而是以向當地企業提供經營指導的形式進入中國,目的在控制投資和運營風險的同時,借此熟悉當地的商業習慣等。
在漫長的籌建后,2015年2月一部分商鋪迎來了試營業,預計5月全面開放營業。其中日本化妝品牌,女裝品牌及歐洲品牌會占到店鋪品牌的70%,與當地其他百貨商場相比,走的是高端路線,目標客戶群是富裕階層和中產階層。
上海店格局為地下2層,地上6層,共8層的建筑物,營業面積為6萬平方米。與日本店一樣是涵蓋服裝、食品、家庭用品等商品的綜合性百貨商店。
樓層分布為:地下2層為食品店、餐館,當地超市。
地下1層為女鞋、女包、首飾店,其中有Samantha Thavasa、Agnes B、Ace、Aurora、福助等品牌。
地上1層為奢侈品、手表、化妝品,不僅有如Ferragamo、Gucci、 Tiffany、 Bottega Veneta等奢侈品牌,還有如資生堂、SKⅡ、LANCOME、Guerlain等超過40個的化妝品牌。
地上2層分布有Zero Halliburtion這樣的國際品牌和咖啡館。
地上3層為高級女裝、貼身衣物,咖啡館。有如Lautreamont、23區、Leilian、Wacoal、Triumph等品牌的入駐。
地上4層為女裝,牛仔褲,咖啡店。有如MOUSSY、W Closet等牌子。
地上5層為男裝,男裝雜貨,體育用品等,有Samsonite、Regal等品牌的加入。
地上6層為家庭用品、童裝、餐廳。
商場的運營部門放在第7層,地下3層-5層為停車場。
預計有超過400的品牌會在全面開放之時進駐,歐美品牌大概占50%。日本品牌20%,中國品牌20%,其他品牌10%。預計到2月中80%品牌開始營業,3月中90%的品牌開始營業,當前營業時間為早上10點至下午6點。作為CRM(客戶關系管理)的一個環節,現金券將于3月上旬發行。
J.Front現已派出10人管理團隊與上海新世界一起為開店做準備,也為將來深入中國市場鋪墊,營業后會繼續留5人管理團隊參與百貨商店的運營管理,這是否是大丸開拓中國市場的開頭我們拭目以待。
上圖為新世界大丸店外觀
上圖為上海店內結構
(聯商網獨家編譯 譯者:Swing 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
雖然建筑的外立面還沒有完全完工,但先前一直非常討厭的設計現在看來效果還可以接受。
入口處兩側的店面都還在裝修,遠處還能看到一把木梯,而且還能聞到一些油漆等異味
自動扶梯是彎的哦~
大廳正中央的一排垂直觀光電梯,底下停著輛高端卡丁車。
可開關頂篷?
看起來好像還不錯?好多柜臺仍在裝修中
漂亮的螺旋形自動扶梯
貌似來到了辦公區,從這里可以看到對面的電力大樓,然后一個保安過來問我是干嘛的,我很嚴肅的回答“我在這上班的!” 然后帥氣地繼續拍照~
施工中。。。
從7樓看下去,兩輛KTM卡丁車很可愛~
地下二層的美食天地~
不少店已經開張了~
天花板還在施工中。。。
地鐵站出口也是富麗堂皇啊~
附件下載區: 鼠標左鍵單擊文件進行下載
附件: |
http://dajia.qq.com/blog/439154065337706
每次去海外旅行時,我總是不自覺地比較國外和日本的物價。商品的價值真是個不可思議的東西,明明比日本物價水平低的國家卻有比日本還貴的東西,而物價水平高于日本的國家也有比在日本賣得便宜很多的商品,總是不知不覺就會買了一大堆土特產。這也是出國旅行的樂趣之一吧。
去年11月,我剛好在臺灣參加電影節金馬獎的頒獎儀式。曾在東京接受過我采訪的《白日焰火》導演刁亦男面對臺灣媒體的提問談到了他對臺灣的感受,他說:“臺北物價比北京便宜很多,臺北是窮人的天堂。”
這一發言似乎遭致不少臺灣社會的反駁,但刁亦男只是講了個事實。有些商品,在北京賣得確實比臺北貴。
但在我這個日本人看來“臺灣并不是窮人的天堂,日本才是”!
現在東京的麥當勞漢堡賣100日元,帶薯條和可樂的套餐也只賣250日元。怎么算在東亞國家里都是最便宜的。為什么東京的物價如此低呢?回想起來,直到20年前,東京的物價之高都是舉世公認的。因為東京物價太高、生活成本大,不少外國人敬而遠之。另一方面,確實也有很多中國人以留學生的名義到東京求職找工作,帶來了很多勞動力。
可是如今,很多生活在日本的人所感受到的恰恰是“說起東京,真是什么都便宜,太適合居住了”。
近日我在大連遇到一位中國年輕人,他曾經在日本生活很長時間。我們一邊吃飯一邊聊,他說:“我好想回日本。”
我還以為他肯定是特別還念日本的文化或舍不得日本人,但實際上我自作多情了。“日本的話,生活成本便宜啊。”
是,在日本想低成本的生活,即使在東京、大阪等大城市圈也有很多辦法。
日本有世界聞名的100日元店,差不多所有的生活用品都能在這里找到;日本還有以吉野家為代表的快餐連鎖店,在這里用不了500日元就能點一份牛肉蓋飯外加味增湯、蔬菜沙拉和小咸菜的套餐;麥當勞的漢堡和薯條也是100日元。每天大約花等值50人民幣的1000日元就能在外面享受還算不錯的一日三餐。
而且,日本的房租看似很貴但其實絕對不貴。距離新宿地鐵20分鐘車程的中央線附近有很多面向學生的廉價公寓,5萬日元就能租到一室一廳一廚的房子。因為現在日本面臨少子化,房屋中介處于買方市場所以房租價格還在不斷下降。
還有一點好處是,日本的薪酬水平也不低。即使打零工每小時的報酬也有1000日元。大學畢業生的第一年工資超過20萬日元。這樣一來,在東京能過得比較輕松吧。
在中國的話就不行了。因為首先,能一個人住的公寓數量沒那么多,加之土地價格高漲,房租水漲船高,如果不是夫妻兩個人都上班掙錢的話,交房租或還房貸比較困難。總之變成月光族,生活的實際感受都比較痛苦。
如今已經迎來日元匯率走低的時代。這一趨勢也逐漸把日本推向“窮人天堂”的行列。首次感受到這一點,是最近在采訪過程中我對世界各地做物價調查時。
我通過問卷對歐洲、亞洲、北美、南美等地的生活費進行了調查,令我吃驚的是,從世界范圍來看日本的物價水平已經跌至很低的程度了。
比如對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價格做一比較。所有國家的巨無霸都用相同材料、相同烹飪方法做成,尺寸也一樣。所以很容易反映出每個國家的人工費、店鋪租金等成本。甚至有“巨無霸漢堡指數”,用以比較不同國家的購買力。
本以為肯定是英國或美國最貴,沒想到最貴的其實是巴西:一個巨無霸賣684日元,差不多是日本的2倍,如果個頭也有2倍大就好嘍……最便宜的是印度,204日元,價格大約是日本的三分之二。中國的巨無霸漢堡和星巴克咖啡價格接近日本的水平,而香皂和日刊報紙的價格大大低于日本。
在中國感覺有點貴的是電影票。影院設施的豪華程度和是否是外國電影決定了電影票的價格,這是中式影院的特征。平均行情70塊錢,但如果是3D的話就要200塊左右,這個價格遠遠超過日本的電影票。
可是,出租車的話,日本的起價730日元是異常的貴。泰國的出租車起步價是126日元,馬來西亞是100日元……亞洲各國打車都不奢侈。日本的出租車起步價730日元,雖然低于芬蘭的839日元排在第二,但高于其他14個受調查國家。外國人都對日本出租車之貴感到吃驚,看上去的確如此。但每個國家乘出租車后的打表計價方式不同,或許起步價并不完全決定最終的價格。
意外的是大學畢業生的第一年工資水平,各國之間大不相同。每個國家的計算方法各異,或者根本沒有這項調查而是用其他數值代替統計,所以究竟和日本人印象中的大學畢業生工資概念相差多少還不確定,大家就僅作參考吧:日本大學畢業生月工資是20.4萬日元,與此相對,不僅英美超過了日本,澳大利亞差不多42.3萬日元,芬蘭、巴西等國都超過日本的20萬日元。
韓國的大學畢業生工資也很高,超過30萬日元。這是韓國經營者總協會的數據,以韓國369家創業公司為對象做出的調查統計。工資很高的原因大概是統計對象都是正規雇用者的數據吧。
據說像三星那樣的財閥系列的前10名大企業,給畢業生的工資超過50萬日元,前30名大企業也超過35萬日元。韓國是個高學歷社會,大學升學率在80%前后,但并非所有畢業生都能找到滿意的工作,被大企業錄用是所有畢業生的夢想,就業過程中競爭異常激烈。經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的正規雇用者才有非常優厚的待遇,而非正規錄用和待業畢業生與那些精英的收入差距非常大。這是個殘酷的競爭社會。
總體來說,日本正逐漸擺脫過去那種物價超高的狀態。物價水平不僅被歐美各國,還被澳大利亞、巴西、中國、韓國等趕超。日元走低的時代大幕開啟,更加劇了這一趨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儲蓄日元去海外消費的思維已經過時,賺外匯拿到日本來花更劃算。
安倍政權誘導日元貶值的政策今后還將持續。業界也有預測,匯率將達到1美元兌130日元。日元走低相當于國家實力削弱,我覺得從長遠來看并不是什么好事。但大多數日本人支持日元走低,這也無可奈何。
如此一來日本就越來越接近“窮人的天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