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新宿伊勢丹重裝要點
伊勢丹新宿店從2012年春天開始大規模改裝,2013年3月6日重裝亮相。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品牌塑造
正面大門恢復1933年開業時的樣子,顧客第一眼看到的是仿古的建筑樣式,聯想起百年老店的品牌號召力。
二、把賣場變成藝術館
追求通暢、明亮、開放的藝術館效果,把各種藝術元素體現在商品展示中。比大阪的阪急店更加系統、精致。
(一)陳列展示藝術化
各個區域陳列發布最新商品信息的藝術畫,命名叫“額緣”,畫的內容是提示顧客本區域的商品信息。繪畫內容1—2周變化一次。
將VMD的思想提升到藝術化高度,有中國游客以為是繪畫藝術展。
主通道色調和區域主題結合,顧客被不同的主題所吸引,并期待看到下一個主題。
(二)“小公園”展示
增設小公園區域。作為動線回游起點、連接點、終點,在2、3、4層主要區域扶梯附近、或電梯連接區域,設計成小公園。按10天(旬)為周期設計展示傳遞商品消息。
(三)專業設計背景音樂
背景音樂(BGM:background music)重新設計,請著名作曲家坂本龍一擔任。
三、商品政策變革
(一) 商品價值傳遞
伊勢丹的商品價值傳遞體現在5方面:
· MD:10天、最高級、最前沿,并將傳統和時尚相結合。
· 操作:營造獨特的主題、周期信息和特色。
· 服務:體現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價值。
· 環境:商品和環境的系統呼應。
· 展開分類:時尚性×生活方式。
(二)地下二層:“美麗藥店”(beauty Apothecary)
這個名字有美麗與健康的護理和預防隱患的意思。品類設置包括:美容護理、保健食品(紅酒、青菜、咖啡)、養生用品、專業婦科醫療檢查、相關醫療書籍等。產品組合很特別,與一般藥妝賣場根本不同。
(三)地上一層:以購買頻度最高的品目為核心
一層是伊勢丹的臉面,手包集合區域擴大,分成三個小區域,一個是體現商品本身價值的永恒(eternal)、二是體現時尚流行的摩登(mode)、三是生活化實用的現實(real),大約60個品牌。
1層化妝品區域初次引進法國頂級香水品牌,Maison Francis Kurkdjian等四個,增加了洗護頭發的用品。
女性配飾強化“體驗”特色,設置首飾部,集中75個國際頂級品牌。
1層改造以后,比改造前的化妝品與鞋、配飾雜品為主的組合方式,體現出壓倒性優勢。
(四)二層:提出新口號“東京旬”
主要亮點在女裝、女鞋。特別突出的是中老年實用性女裝(Real Clothes), 將最新的10天(旬)設計作品展示到賣場,體現出即實用、又時尚特點。
總體有兩個特點:
第一個是提出“東京旬”概念,新的分類有5個特點:
一是“東京旬”,由50多個品牌組成,稱為“Re-Style Tokyo”,東京10日風向區。
二是都市衣櫥,由90個品牌構成,稱為“urban closet”,滿足多樣生活方式需求。
三是國際衣櫥,由30個品牌組成,展示商品素材,設置咖啡、發泡紅酒吧體驗區。
四是伊勢丹少女(girl),為青春少女打造,也是時尚特色。
五是小尺寸的草莓(strawberry)店,修改、調整的專柜,屬于收費項目。
本來伊勢丹的女鞋就是日本第一強大賣場,品牌數量多、品目多,銷售額名列前茅。改造后品牌增加到150個。
女鞋賣場的最大課題是服務環境和服務質量。比如試穿的椅子不夠用、到散倉取鞋時間長,成為銷售跑單流失的通病。
改造以后,顧客試穿椅子座位從90多個增加到200個,散倉就在賣場對面,取貨距離縮短,實現了“不讓顧客等待”的目標。
鞋區新的分類。分為9個區:永恒的、甜美的、視覺的、優質的、新潮的、實惠的、限量的、愉悅的、健康的。其中,過時降價款,放在愉悅的陳列區。專業款放在健康陳列區,配置30多個專業售貨員,針對顧客特殊腳的穿著需求,強化接客服務質量。增加預約服務。
引進高檔鮮花店、生榨果汁吧、特種書店,構成新店鋪概念。
(五)三、四、五層:時尚×生活方式,追求容易購買的理念
3層主要是女性內衣、家居服及其他類女裝。
女性內衣有120個品牌,最大的特色是:引進了世界先進的人體分析設備,有8個人組成的姿態分析(body concierge)小組,為顧客提供貼心的服飾搭配設計咨詢,強化專業形象。
3層服裝混合分類。打破了品牌概念,引進全新的功能化分類規則(與梅西百貨一樣)。包括Re-Style、國際設計、國際獨享(Creators)、旬間推薦、新品展示等功能。
按照新的功能規劃,將多種品牌匯合陳列,打破品牌界限,尺寸范圍擴大,選擇更加容易,讓追求感性滿足的女性得到體驗價值。
設立婚冠慶喪專用服飾用品專柜,滿足特色化需求。
4層是進口品牌和貴金屬品牌店。服裝分類改變年齡劃分的傳統,采用感性化功能劃分。原來2—4層的劃分是按照年齡,少年、青年、中年為主。新的劃分是采用感性價值功能區分思路。
5層是家居區域。力圖體現新的生活方式環境。
伊勢丹深刻認識到《買手手冊》(buyer's manual)是商品政策(MD)的根基,不斷嘗試創新,與其他零售企業形成顯著的優勢。
女裝賣場面積減少8%,店面SKU數量減少10%,這對于特別重視銷售面積的傳統思想者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伊勢丹要騰出賣場面積給散倉,加快顧客服務速度,即使架存單品減少,只要顧客看上樣品,就可以立即在附近散倉調貨,提高周轉效率。
在賣場多個場所設置悠閑休息沙發、休息室,可以讓顧客有更多的感受和想象空間,有效延長顧客在店時間,產生連帶消費。
第二部分 改革綜述
2014年3月14日伊勢丹公布,2月份增長6.2%,連續12個月保持同比增長。
大西洋社長在接受采訪時,對自己推行的百貨店改革做了點評:
他主張的百貨店改革,關鍵詞是“回歸原點”(原點回帰),同時他也承認,在企業內部,甚至業內有很多阻力,稱為“大西樟腦丸”,意思是抵抗他的改革思想。
一、三個主力店的差異
在三越伊勢丹集團三個主力店中,伊勢丹新宿和三越銀座經營比較好,三越日本橋較差,改造晚了,形勢很嚴峻。三越日本橋店和這兩個店不同,忠誠顧客很多,既要留住這些老顧客,還要吸引新顧客,正在籌劃2016年改造行動。
在商品政策(MD)方面,新宿和銀座是公認的時尚焦點,日本橋要差一些。但是在文化教養方面很有特色,對和服、珠寶、藝術品印象很強烈,怎樣做好主題衣料項目,是下一次改造的主要課題。
二、新宿店的改進項目
新宿店粉絲很多,眼光也很苛刻,稍有偏差就強烈反彈。另外,流動性很強,商品組合配置很難把控,必須保持常新狀態,這是對新宿店的客觀要求。
1層包賣場主要是自主編輯(類似自營)的,顧客反映有點看不懂,可能缺少國際品牌,還需要調整修改。但是目前自己發現購買價值的客群在增加,這也正是百貨店的魅力所在。我們不想依賴現有的國際品牌,要靠自身能力,經過一段時間努力,塑造日本自己的奢侈品品牌形象。
2層設計目標定位有一部分是40—50歲女性,銷售也不錯,但是和顧客求相比有差距。需要盡快向20—30歲年齡層轉變。
4層設計目標定位是50—60歲女性,原以為這部分需求減少了,店鋪面積縮小了35%,實際上,銷售額年度同比增長超過100%,看來不能滿足需求,需要適當擴大面積。
5層設計定位是家居為中心,居住用品是今后生活方式升級的中心。但是,目前銷售業績比例較低,不到10%,還需要改造提高,客流量增加30%,銷售比重達到10%以上。
三、伊勢丹的買手培養
百貨業界對于伊勢丹百貨店的買手(buyer バイヤー) 評價很高。其中,限定店鋪銷售的獨享品(オンリーMi ONLY Mi)是原創營銷(Original campaign)的代表。主要依靠買手(可大概理解為采購經理)自身與店面經理協商、獨創商品組合。不過一年兩次創新商品組合審查會是他們的難關。現在,營業本部長和總括部長都認同這個做法。比如衣服,他們要弄清楚線的種類、纖維、產地特點、紡織成為商品的品質特點。如果不刻苦鉆研專業,根本無法通過審查。
好的買手當然需要一定歷練。通過審查會的買手一般認為是優秀的經理,實際沒這么簡單,買手還有日常規定工作,每年要制定季節商品提案,還要面對上層經理的突擊面試,非常嚴格。另外,在擔任買手助理之前,最少需要有2到3年的店面銷售經驗。
四、商品政策問題
關于自營賣場和消化采購方式(類似聯營,賣不掉退貨)改革,主要是針對商品同質化問題的。個性化品牌供應商往往實力小,承擔不起退貨,只好被淘汰,剩下有實力的供應商,將退貨轉到另外百貨店,于是造成不同檔次百貨店商品結構同質化弊端。不解決這個問題,百貨店很難再發展。主要辦法就是發揮本企業的個性優勢,自主企劃、編輯賣場。
自營比例達到50%左右時,自有營業員數量就會增加很多,從成本核算角度很不劃算。最近把這個比例調整為20%—25%比較合適。
三越伊勢丹集團有23個店鋪,商品政策統一控制,由于優先為全部完成銷售任務的店鋪配給商品,所以地方店鋪和郊外店鋪商品組合就差一點,這也是他們經營比較辛苦的原因之一。商品政策總部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正在糾正和調整。
開頭說到“回歸原點”,不是工作方法倒退,而是向顧客需求的起點回歸。比如4月第一個周末大甩賣冬季衣服,這個時候顧客已經不需要了,最冷的季節是2月份,是顧客需求的起點或者旺季,我們就要把應季打折甩賣行動放在2月份。
五、其它幾個重要問題
員工休息時間很少而且不能保證,勞動環境比較惡劣,所以我們想縮短營業時間,設計停業日,讓員工休息好以后,更好地為顧客提供賓至如歸的高質量服務。現在確定的是2月、8月分別休息兩天。
伊勢丹在網絡銷售方面,做得并不好,在線庫存單品(SKU)只有5萬多個,爭取盡快做到20—30萬個,從現在銷售100億日元增加到300億日元。究竟如何利用IT技術,現在還在探索。
從未來看,消費稅上漲不會影響百貨店生存,百貨店的根本難題還是如何面對市場分化,創新組織產品,跟蹤和滿足需求變化的問題。
- 該帖于 2015-3-6 12:1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