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珍君操作李寧期間,最大動作是大面積關閉巨型虧損門店,其舉措從財務經營點上應是最為有效。此間晉江系也均因市場疲態,渠道進行主動或被動的優化調整。
即便如此,面對如此龐大的存貨體量,存貨折損與計提,李寧依舊陷入巨額虧損的泥沼。同期已安踏、特步為代表的晉江系逆市增長,向市場發出運動回暖的信號,然事實真是如此?
正月與老同事聊到幾個點,或者我們更能了解晉江系在此期間的舉措:
1、市場洗禮躺下的品牌份額被原TOP3分割;
2、晉江系高度掌握整合供應鏈板塊,訂補、快返等修正模式初步見效;
3、商品的“七季”與“售罄”渠道管理考核模式,強推執行,獲得認可;
4、晉江系最大優勢“鞋品類”,占據銷售份額的主導,然服飾品類占比急劇下滑;
5、向右渠道優化,多品類發展“小童、時尚系列”等,向左,高度壓縮供應周期與壓縮供應鏈制造成本。
甚至有安踏負責供應鏈版塊的副總裁賴世賢先生說道:對供應鏈的成本壓縮,就如擰干毛巾最后一滴水。
經營在于開源節流,2015年大家都在這條路上,回歸:精細、務實中。
- 該帖于 2015-3-9 16:33: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