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一線經常有一些“神奇”的事情發生,比如通過一件“小事”感動某位顧客,從而收獲數筆大單。這種事情的發生概率或許不高,但通過一些貼心的服務細節,從而“俘虜”一位忠實顧客的案例卻較為常見——從“賣藥”到“賣服務”的概念轉變,漸漸成為不少連鎖落地到具體門店以至員工的重要理念。因此,這一期為大家呈現四例較有代表性的真實“留客場景”。從為顧客“洗腳”,到一條小小護腰的多次試戴,我們或許會從中學到些什么。
場景一:為顧客“洗腳”
一天中午,小辛接到一個電話,是一位阿姨打來的:“閨女,我腦血栓后遺癥,行動不方便,又把腳給扭了,能給我送些藥來嗎?我記得你們那有一個員工是在韓城住的。”小辛笑著答應:“阿姨,那個人就是我!您別著急,我下班給您帶過去。”
下班后,小辛來到阿姨家,阿姨打開門后“蹭著地”往回走。見狀,小辛并沒有急于收完錢后離開,而是上去扶著阿姨:“阿姨您快坐著,別動了,我幫您噴藥!”
說完,小辛拿著盆給阿姨打來熱水,先幫阿姨把腳洗了一下,擦干后,幫助阿姨把云南白藥噴上,然后又幫她按摩了好一會兒,以便讓藥液充分吸收。
當時阿姨很激動,說話也哽咽了:“閨女,謝謝你啊!真的很謝謝你!”小辛笑了笑:“阿姨您別跟我客氣,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以后您在生活上有了難處,也可以給我打電話,反正我離著您也不遠!”
臨走之前,小辛把手機號留給了阿姨,從那以后阿姨就一直在小辛這邊買藥,而小辛也一直在為她送藥。風風雨雨已經快三年了,小辛當然沒有具體回憶那位阿姨到底在這里買了多少錢的藥,但她非常確定的是,因為那位阿姨幫忙宣傳,幾乎半個小區上了歲數的顧客都喜歡給小辛打電話要求送藥,或是親自上門購藥。從三年前放在包里的兩三盒,到現如今綁在電動自行車后面的大紙箱……小辛曾經的一個服務細節,給自己帶來了太多“實惠”。
場景二:不厭其煩,多次試戴
一天下午,有兩位女學生來店內給母親購買護腰,想放假后給母親帶回家。由于家是外地的,母親不能來店內試戴護腰,女孩不知道給母親買多大的護腰合適。經與女孩交流,得知她母親的體型微胖。
通過一番了解后,員工玉婷給女孩拿了3種不同的護腰。雖然護腰在門店的毛利并不高,但玉婷還是不厭其煩地向女孩介紹這三種護腰的優點。女孩聽了仍在猶豫,她不確定這款護腰的尺碼適不適合她的母親。玉婷想了想,分別找來了三位同事,對女孩說:“美女,你看這樣好不好?我們店有這幾位偏胖的同事,體形也不一樣,我們一起幫你試試這個護腰的尺寸,你看看哪個更合適你母親?”
女孩臉上露出驚喜的笑容,連說“可以可以,謝謝!我媽媽愛美,我正好看看她戴起來哪個更好看更合適!”于是,在幾位員工各自試戴三種不同品牌的護腰及相關尺寸后,女孩說:“這尺碼估計能戴下,就要這款吧!”并笑著道謝。玉婷覺得,這次銷售并沒有帶來太多的利潤,但幾位同事一齊為小姑娘的媽媽不厭其煩地輪流試戴三種護腰,落在前來門店的其他顧客眼中,也會為門店帶來口碑!
場景三:為顧客滿意,多跑幾次我不怕辛苦
昨天早上,張濤接到一位顧客電話,他想要購買30盒復方阿膠漿,但店里只有31盒,而且已經被其他顧客預訂了。張濤不想放棄這單生意,便答應了顧客,同時在系統中查找調貨,最終找到了三家能夠湊足這個數目的兄弟門店。因為坐公交會堵車,而且沒有直達站會很慢,張濤怕顧客著急,便騎上電動車頂著寒風出門了。在從最后一站的西山口店回來時,電動車就已經沒電了,張濤只能自己蹬車回門店。
張濤回來后,給顧客打電話通知他藥已經拿回來了,但顧客卻說自己上歲數了,腿腳不方便,問張濤能不能送貨上門。張濤二話沒說,留下顧客地址,裹了裹大衣,又跑了出去。
場景四:信任顧客,才能讓顧客信任自己
一個會員日的下午,一位阿姨來到店里,說買兩盒拜新同和一盒速效救心丸。員工艷紅看著這位阿姨眼熟,知道她以前也來過門店一兩次,是其他同事接待的。艷紅幫阿姨拿完藥后,正要帶著她去柜臺刷醫保卡,阿姨說:“前幾天住院,醫保卡的錢都花沒了,今天就不去刷卡了,我付現金吧。”
在收款臺,阿姨卻突然“咦”了一聲,“壞了!是不是剛才掏手機的時候把錢帶出來,弄丟了?!”說完便心急火燎地出門找錢。
阿姨在店外低頭尋找了二十多分鐘,錢還是沒有找到。回到柜臺,艷紅看到阿姨有些為難的樣子,便說道:“現在天也晚了,估計等您回來我們就下班了。這樣,您要是著急用藥,就先拿著這些,錢我給您墊上……”
阿姨一聽,便有些不好意思:“我確實是正好沒藥吃了,特意跑過來,誰知道碰上這事啊……你這樣,就不怕我不回來了?”艷紅笑了笑說:“身體是大事,您就先拿藥回去吃吧!”阿姨這時才露出了笑容:“那好吧,謝謝你啊小姑娘,等我明天給你送錢來!”
第二天一大早,阿姨就把錢送來了,并對艷紅說:“其實我從前只在你們的會員日打折時才過來看看,沒想到你人這么好,我相信你!以后都來你這里買藥!”直到現在,阿姨都對門店相當支持,并成為艷紅的“鐵桿粉絲”!
(中國藥店 作者:念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