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層出不窮 影響藥企營銷發展大計
醫藥行業目前面臨諸多挑戰:外部面臨醫保控費、藥品降價的壓力,內部面臨藥企之間日益劇烈的競爭壓力,藥企自身也面臨營銷增長的壓力。
我國醫藥行業“管物價、管招標、管準入”的三管模式讓政府之手愈插愈深。過去的2014,這只有形之手的鉗制雖然開始松動,但各項層出不窮的政策也令藥企在發展過程中難以把握,造成營銷增長率不斷下降。數據顯示,2014年,醫藥行業產值增速預計僅為13%左右,遠低于以往20%以上的高速增長。
2014年國家相關政策層出不窮,擬藥價放開、擬放開互聯網售藥、推進醫療市場化改革等。這些政策的出臺,看似讓傳統的醫藥行業獲得了一絲機遇,但細細觀察其背后的邏輯,無疑影響著我國藥企的營銷發展大計。與此同時,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似乎也正契合了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特征:增長進入換擋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的發展模式。
因此,藥企要想在還處于“政策動蕩”的2015年締造新奇跡,就必須慎密思考,以加快適應政策的腳步。
行業增速放緩 管控政策難辭其咎
在當前醫藥政策頻發的今天,醫藥營銷的變動也愈發頻繁,其整體營銷環境較10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該變化最突出的表象就是,近幾年我國醫藥工業企業年度銷售增長率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其主要體現在:一、醫藥市場更加規范,法律法規更趨完善;二、經過多年競爭在不同治療領域已經基本形成定勢和壟斷,新進入者和非主流產品很難介入或成為強勢品牌;三、營銷手段已經基本雷同或大同小異;四、消費者、患者已經被培養成消費“專家”,藥企很難“忽悠”得了他們。
國家發改委曾在2014年11月25日下發了《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欲取消藥品最高零售限價,由市場競爭形成藥品價格。有分析人士認為,如果這份方案得以實施,醫保的話語權將增強,而其與醫療機構等相關方的議價能力也將提升。而這對調整中的醫藥行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從2013年下半年起,我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增速持續放緩。2014年,受醫保控費、招標延緩、新版GMP 改造檢查等影響,行業增速較往年明顯下滑。業界認為,這一下滑趨勢仍將繼續。
回歸產品本身優勢成為營銷主旋律
隨著醫改的進行,勢必對營銷隊伍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今年醫藥營銷的主旋律毫無疑問是專業化學術推廣,因為這是最基本、最符合當前環境的模式,也是回歸20年前外企剛進入我國的做法,曾經的群雄逐鹿、各顯其能終究要回歸理性、回歸本真。而在這種主旋律下,相關藥企在組建營銷隊伍時,切不可一蹴而就,需要經過找人、適應、默契、培訓最后形成團隊的這樣一個過程,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政府作為政策方向的把控人,在擬定相關政策時,除對行業作出監管外,更應該為藥企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舞臺,真正實現優勝劣汰,讓優秀者更優秀,讓原研藥、獨家藥、優質藥能更好的服務更多患者。
- 該帖于 2015-3-25 9:17:00 被修改過